窦尔翔

窦尔翔

职务: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国声智库“域富论”专项课题组组长。

研究领域:金融,塔福域,TIF ,域金融

窦尔翔,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兼任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的课题包括教育金融制度创新、教育金融抑制问题、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教育金融、金融网链管理研究、教育塔福域(以下简称TEFU)模式等,并担任多国TEFU落地模式的首席经济学家。多年来潜心科研,积极创新,在房地产、教育金融、“塔福模式”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国家高层的关注和认可。不但创立了“教育金融”理论、“塔福模式”等新理论和新模式,而且“塔福新经济模式”已经在多个平台上开始试点运行。致力于教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创立教育金融理论、人本金融理论;致力于基于技术的金融发展理论,创立塔福(TIF)模式。获得北京大学2008-2009年度花旗奖教金。

  • 窦尔翔:金融天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并非天然是金融

    窦尔翔:金融天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并非天然是金融

    互联网的实践如火如荼,互联网的讨论铺天盖地,互联网著作也不断面世。那么,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互联网金融现象?如何解析各种纷繁复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形成机理?如何用推理的方式预见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认识互联网金融,有利于从理论和推论角度丰富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减少盲目实践的损失。

    2019-12-24 16:03:51

  • 窦尔翔:“域富论”的制度意义

    窦尔翔:“域富论”的制度意义

    “域富论”正是国家新型合作趋势的必然产物。“域富论”主张打破国内的行政边界,突破国家之间的边防界限,实现全球领域内国家之间的深度的资源配置。域富论希望形成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主体在边际收益上的均衡,希望尽力形成可见的未来的收益和当下收益的某种均衡,实现国家收益与共同体收益的均衡。真正是人们的发展理念与“联邦地球”、“共和地球”相匹配。

    2019-12-24 16:03:07

  • 窦尔翔:“域富论”理念下产教融合模式的深化

    窦尔翔:“域富论”理念下产教融合模式的深化

    TEF(信息技术、教育、金融)产教融合“统一场”理论,认为产教融合离不开三根“柱子”:除了“教育产业生命链”外,一个叫做“教育金融制度链”,一个叫做“教育信息技术链”。认为只有“三链融合”才能有效推动“产教融合”的实现。

    2019-12-24 16:02:15

  • 窦尔翔:“域富论”:探寻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窦尔翔:“域富论”:探寻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基于“域富论”的TIF(塔福)域模式,希望能够探索到有效地规避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构建“产业生命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经济的科学性和智能性”、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供给”、融合“基本经济要素”、发挥“经济道德杠杆功能”、提升“人类文明层次”、增强“经济社会治理技巧”、寻找“人类合作共赢自驱力”等方面做出尝试性贡献。呼应“命运共同体”倡导,响应“可持续性发展”倡议。

    2019-12-24 16:00:51

  • 窦尔翔:域论两题:人性论+域本论

    窦尔翔:域论两题:人性论+域本论

    “塔福域”使无生有,假中生真。启动了“三境九界”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其真,不如善,莫如美,此乃求外;既要爱,又要能,更要需,此乃内求。但是,单求物质,不如加求精神,于是求身、求心,又求灵。至此,人性灵化,世界极乐。

    2019-12-24 16:00:05

  • 窦尔翔:域论·结构化分工的生产性

    窦尔翔:域论·结构化分工的生产性

    在当今中国要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央引领全球经济的时候,创新是基本功,一览众山小的升维超越是基本功。既不能简单借鉴华尔街金融,也不能简单在祖先的旧工具箱里“找算盘”,而是要通过各种创新方法,不管是“生物仿生学”,还是“宇宙仿生学”,都必须达到提升通感性哲学素养的目标。除过“三系统仿生学”、“TRIZ金融法”,我看“金融大空间结构”的“仿力学”效果也非常好。跨界杂交思维迫在眉睫。

    2019-12-24 15:59:17

  • 窦尔翔:中美贸易摩擦开启全球产业生命链新时代

    窦尔翔:中美贸易摩擦开启全球产业生命链新时代

    通过这一次的中美贸易摩擦,我们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启示。

    2019-12-18 10:21:36

  • 《教育创新:深度成长的模式》

    《教育创新:深度成长的模式》

    本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泰福(TEF)域模式,揭示了令人们迷惑且一直难以弄明白的教育“秘密”。如果我们能及时洞悉这些规律、模式和“秘密”,教育供求双方都将是高效率、低风险、快乐的,从而在实践上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成长的新模式,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准备坚实的人才基础。

  •  《资产的博弈》

    《资产的博弈》

    全书从“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等基本问题入手,简明扼要地过渡到对创业投资和收购投资回报的细节分析,更专业地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两个主要领域——创业投资和并购投资。对两个领域涉及的主要问题——投资节奏、尽职调查、回报分析等,提出了新颖而直指实践的指导方式。同时,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本垒打”投资,并澄清了私募股权面临的种种非议和误解。

  • 《为养老而投资》(译著)

    《为养老而投资》(译著)

    著作讲述了如何准确地避开非常规风险而获得高收益,并且告诉我们如何通过非传统的收入安全方法获得最有效的投资组合的方法,毕竟收益率不可能单独带来投资组合。作者阐释了大众需要理解的投资理念,以及目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各种投资工具。另外,他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投资策略以及投资组合配置的方法,这些都能够帮助你构建一个安全且丰富的投资组合方式。

  •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本书包含了六大篇,第一篇是投资银行概论,从投资银行概念辨析、发展过程的角度认识投资银行;第二篇以“广义资产证券化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筹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三篇则从交易场所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四篇则是从资金供给者角度理解投资银行;第五篇从组织重构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六篇则从管理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包含投资银行的自我管理和外部监管。

  •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

    《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投资银行案例教程》是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之一。《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投资银行案例教程》共十八章节,内容包括投资银行概念辨析、投资银行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企业筹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证券交易市场的多层次性、股票与企业的上市交易等。《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投资银行案例教程》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

    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对现有的教育需求方融资制度进行研究, 发现转移支付与债性资金风险-收益不平衡性特征, 无法满足教育资金的需求; 然后构建了纯粹的股性教育金融制度, 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原型、运行机理以及制度效应; 最后, 我们引入教育投资基金制度, 对教育金融制度的现实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

    本书从跨国价值获取这一动力源头切入,长视角、广“镜头”、多层次地阐述了国际金融现象发生的“原因”、“工具”、“市场”,揭示了国际金融持续运行的规律。提出货币是国家股票的概念,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基础。寻找国际金融发生的逻辑,按照新的逻辑顺序重新梳理国际金融知识体系,有利于发现知识残缺与结构重点。

  • 《新三板投融资实务》

    《新三板投融资实务》

    本书从投资和融资两个层面对新三板进行阐述,从整个融资、投资体系到新三板的具体地位切入,详细地阐述了新三板的特点、操作要点以及分析了相关真实案例。融入了对宏观、微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对于投资者、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具有可参考借鉴意义,对于律师、投行等专业人士从事相关工作也具有指导性。

  • 《教育金融抑制》

    《教育金融抑制》

    大国崛起之梦的实现与保持,既需要国际一流的高精尖的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也需要国民素质的大幅提升,这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如何超越“助学贷款”模式,实现“自然人金融创新”,缓解教育金融抑制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资源,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抑制理论演化的逻辑、学生金融抑制的产生、教育金融抑制的外部致因状况、教育金融抑制效应的考察等。

  • 《债性资本市场》

    《债性资本市场》

    在世界各国经济开始减速调整,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减速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为实体产业服务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对债性资本市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以研究指导实践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提出“债性”这一创新概念,旨在希望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刻画资本市场,找寻“债性”资本合约的共性和特性,从而科学地描述和评价现有债性资本市场,并找寻优化资本市场的方法和路径。

  • 《产融结合新论》

    《产融结合新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产融结合主体主要集中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这种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产融结合问题,把产融结合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货币流动性转换的过程。即,从融资方的角度看:产融结合就是通过放弃部分收益,获得流动性或者稀缺的管理能力。从投资方角度来看:进行产融结合就是通过放弃流动性,获得收益、控制权或者定价权。

  • 《教育变革的金融力量》

    《教育变革的金融力量》

    本著作认为,基于学生的股性金融制度,具有促使社会资本与学生成长利益函数一致的特性,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体系,并促使人格化社会资本主动发现教育规律、践行教育规律、为学生成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基于此,本著作的阅读群体广泛,将包括所有的教育利益相关者。著作市场潜力巨大。

  • 【学术著作】

    《教育创新:深度成长的模式》

    本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泰福(TEF)域模式,揭示了令人们迷惑且一直难以弄明白的教育“秘密”。

    《教育变革的金融力量》

    本著作认为,基于学生的股性金融制度,具有促使社会资本与学生成长利益函数一致的特性,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体系,并促使人格化社会资本主动发现教育规律、践行教育规律、为学生成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产融结合新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产融结合主体主要集中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这种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产融结合问题,把产融结合的过程看作是一个货币流动性转换的过程。

    《债性资本市场》

    本书提出“债性”这一创新概念,旨在希望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刻画资本市场,找寻“债性”资本合约的共性和特性,从而科学地描述和评价现有债性资本市场,并找寻优化资本市场的方法和路径。

    《教育金融抑制》

    大国崛起之梦的实现与保持,既需要国际一流的高精尖的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也需要国民素质的大幅提升,这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抑制理论演化的逻辑、学生金融抑制的产生、教育金融抑制的外部致因状况、教育金融抑制效应的考察等。

    《新三板投融资实务》

    本书从投资和融资两个层面对新三板进行阐述,从整个融资、投资体系到新三板的具体地位切入,详细地阐述了新三板的特点、操作要点以及分析了相关真实案例。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

    本书从跨国价值获取这一动力源头切入,长视角、广“镜头”、多层次地阐述了国际金融现象发生的“原因”、“工具”、“市场”,揭示了国际金融持续运行的规律。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

    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对现有的教育需求方融资制度进行研究, 发现转移支付与债性资金风险-收益不平衡性特征, 无法满足教育资金的需求; 然后构建了纯粹的股性教育金融制度, 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原型、运行机理以及制度效应; 最后, 我们引入教育投资基金制度, 对教育金融制度的现实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

    《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投资银行案例教程》是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投资银行概念辨析、投资银行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企业筹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证券交易市场的多层次性、股票与企业的上市交易等。《高等院校金融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投资银行案例教程》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本书包含了六大篇,第一篇是投资银行概论,从投资银行概念辨析、发展过程的角度认识投资银行;第二篇以“广义资产证券化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筹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三篇则从交易场所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四篇则是从资金供给者角度理解投资银行;第五篇从组织重构的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第六篇则从管理角度来理解投资银行,包含投资银行的自我管理和外部监管。

    《为养老而投资》(译著)

    著作讲述了如何准确地避开非常规风险而获得高收益,并且告诉我们如何通过非传统的收入安全方法获得最有效的投资组合的方法,毕竟收益率不可能单独带来投资组合。

    《资产的博弈》

    全书从“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等基本问题入手,简明扼要地过渡到对创业投资和收购投资回报的细节分析,更专业地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两个主要领域——创业投资和并购投资。

    【研究方向】

    1. 金融的标准化认知

    试图找到认知金融的一般化方法,以抓住金融本质,提升金融认知的效率。

    (1)金融认知七律:本质、内容、分类、目标、原则、进化、解构;

    (2) 金融研究十二字诀:定位、抓本、析素、明律、选模、进言”。

    2. 产融结合问题

    试图寻找金融与产业互励的一般规律,着重研究自然人金融工程问题。

    (1)产融结合的一般规律:基于债性合约与股性合约的产融结合效应比较研究;

    (2)“自然人金融工程”:学生金融、劳动者金融、养老金融等“成长金融”问题。

    3.金融成长问题

    主要研究金融如何基于制度技术和自然技术成长演化。

    (1)Fintech效应:链接技术、数据技术、智能科技、人机交互对金融形态的促变;

    (2)“TIF模式”效应:技术、产业与金融的共融如何创造“小系统信用资源”。

    【主要研究课题】

    1. 金融网链管理研究2011GXQ4B004,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2012.2-2012.12,窦尔翔主持;

    2. 教育金融制度论纲10JHQ02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 2010.11-2011.3,窦尔翔主持;

    3. 中国教育金融抑制:理论与实证[11YJA790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9-2013.9,窦尔翔主持;

    4. 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金融国家重大课题,2015.12 ,窦尔翔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