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

2020-07-10 10:4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395
5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如何攻克当前脱贫攻坚战中的“坚”和“难”?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间有怎样的关系?围绕相关问题,本期栏目我们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进行了专访。

张琦.jpeg

嘉宾简介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农村土地房地产、扶贫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主持有关扶贫脱贫等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80多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5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如何攻克当前脱贫攻坚战中的“坚”和“难”?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间有怎样的关系?围绕相关问题,本期栏目我们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进行了专访。

1.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加快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前进脚步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什么这样说,如何理解“决定性成就”?

张琦:之所以称为“决定性成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经过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奋战,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基本接近完成。从当前已取得的成就看,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同时,我国脱贫攻坚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取得的最好减贫成就。这一成就意味着中国从一个曾经基本温饱解决不了的国家发展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并将在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记者: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中国和世界有何积极影响和贡献?

张琦:就对中国的影响来说,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大改变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减贫方略是符合中国国情、完全正确的。其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正是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缩减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对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起到积极作用;此外,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困人口的快速减少推动着我国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这一成就对世界也是意义非凡。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自身减贫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大大加快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前进脚步。中国历史性的减贫成就不仅印证了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那些既希望摆脱贫困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此外,中国的脱贫攻坚完善了世界减贫理论框架,增强了实现世界减贫目标的信心。目前,西方主流的“涓滴理论”认为,即使没有社会政策干预,经济发展的滴漏效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贫困阶层,从而使得社会贫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自然得到解决。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世界减贫的脚步趋于放缓甚至裹足不前,其他国家按期完成减贫目标的信心受到动摇。而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形成了以国家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减贫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该模式在扶贫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中心的一整套扶贫理论体系,丰富了世界减贫理论体系。

2.保持政策稳定性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这对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张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确保脱贫攻坚举措在贫困地区扎下根,有利于巩固当前脱贫成果,是确保不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攻坚战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要保障。脱贫是一个动态过程,低收入农户脱贫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可能又重新返贫。总的来看,脱贫攻坚期内的成就是在大量政策支持和投入的基础上取得的,脱贫人口的贫困脆弱性依然较高,自主脱贫意识和能力尚不够强,只有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性,“脱贫不脱政策”,不断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保持地区扶贫机制稳定性和灵活性,确定就业、社保、产业、绿色扶贫等政策可顺利过渡到新的阶段,才能保障脱贫不返贫、可持续性增收不反复。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巩固当前脱贫成果,是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的关键和基础保障。巩固脱贫成果关系到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实现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以为贫困地区理清思路,制定属于当地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能够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为后期贫困地区振兴提供基础和动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持政策稳定性,巩固当前脱贫成果有利于提升脱贫质量,破解相对贫困难题。我国将脱贫攻坚作为国家战略,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从根本上保证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但是,相对贫困问题在农村依然凸显,脱贫质量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脱贫后生活还要不断芝麻开花节节高”“追求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这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指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必要性。因此,脱贫摘帽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巩固脱贫成果,破解相对贫困将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而保持政策稳定性,持续改善已脱贫人口生活条件,是破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3.全力以赴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记者: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目前,我们的“坚”和“难”体现在哪里?如何攻克?

张琦:当前脱贫攻坚的“坚”和“难”主要体现在确保“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以及有效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进程的影响两方面。

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又普遍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现代实用人才,且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均等化,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同时,贫困成因复杂且难攻克,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虽已脱贫,但因脱贫较晚,致贫、返贫风险仍然很高,返贫致贫反复出现成为阻碍深度贫困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近年来,虽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已取得重大的决定性进展和成效,但从建档立卡数据可以看出,到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还有一半以上在深度贫困地区,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也基本都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

为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挂牌督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尤其是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开展集中督导、重点督战,全程跟踪监督,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坚持精准施策,促进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发掘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完善挂牌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和后续帮扶措施,防范“两类群体”的返贫和致贫风险等。

另外,疫情背景下如何避免返贫与新致贫问题,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也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一个新难点。我们要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找准脱贫攻坚工作着力点,全力以赴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加强支持引导,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4.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如何看待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间的关系?您认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琦:总体上看,通过脱贫攻坚实现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均是缩小城乡居民间的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其中,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则为脱贫摘帽更加稳定,脱贫攻坚战果更加持久提供了保证。一方面,只有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2020年后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灭,但是相对的贫困将依然存在,并且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的主战场依然是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将在实现脱贫摘帽基础上,按照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要求,继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与质量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和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不断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推动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全方位发展。

打好脱贫攻坚战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初步良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较强发展能力的基础支撑。还有就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方面脱贫攻坚的成效证明了在扶贫开发阶段形成的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理论与扶贫开发思想的科学性。在乡村振兴阶段,仍要将“精准”原则贯穿始终。另一方面,脱贫攻坚阶段重点推行的“思想扶贫”“扶志扶智”措施逐步消除了农户以往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推动农户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的思想转变,为农户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奠定了群众思想基础。

此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均是党中央围绕“三农”问题提出的重大决策,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形成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等均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予以借鉴。脱贫攻坚以来,我国累计派出超过20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上百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快速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乡村振兴具有的综合性、整体性、渐进性、持久性的特点和脱贫攻坚所具有的特殊性、局部性、紧迫性、突击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当前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便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所以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期,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脱贫攻坚战果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成果。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座谈会暨《中国列车》艺术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座谈会暨《中国列车》艺术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暨《中国列车》艺术创作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功举办。

王茹芹:商贸发展是推动国家变革走向富强最为鲜活的力量
王茹芹:商贸发展是推动国家变革走向富强最为鲜活的力量

写好中国道路上的商贸富国、商联天下文明史,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中国商贸优秀文化,承担好国家一级学会的时代责任。

高质量服务数字中国战略 打造“丝路国际地理信息数字港”
高质量服务数字中国战略 打造“丝路国际地理信息数字港”

打造“丝路国际地理信息数字港”,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