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奋进之路

2019-12-08 20:38:47   来源: 人民网-湖北频道 335
今年前三季度,江岸区新增市场主体近1.2万户,累计达到11.19万户,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长18.7%,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签约金额968.1亿元。全区经济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江岸区融商会,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沟通平台。

11月13日,华讯科技金融城项目,在武汉市江岸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开工。这个总建筑面积约14.2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额约30亿元的重大项目,是武汉市和江岸区重点打造的国际总部型商务区和“长江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华讯方舟集团华中区域总部、金融业务总部的主要载体。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选址江岸,正是看中这里优越的营商环境。

华讯科技落子江岸,并非偶然。今年以来,江岸区大力落实湖北省、武汉市的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57”行动计划,明确实现营商环境比肩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区的1个目标任务,加强效能、制度、能力、信用、机制5大建设,围绕“开办企业”等7项重点指标,全面提升江岸区营商环境的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努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全面进步。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

今年前三季度,江岸区新增市场主体近1.2万户,累计达到11.19万户,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3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长18.7%,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签约金额968.1亿元。全区经济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政务服务水平首当其冲。推行“四办”改革,江岸区成效亮眼,各项指标在武汉市率先达标。

江岸区以深化“四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工作主线,以“就近能办、一次办好”服务格局为抓手,聚力打造审批服务最优城区,“四办”考核成绩在全市稳居前列,两次在全市政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速见效。将工程建设、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大力优化办事流程。企业开办方面,实现营业执照、发票领取、公章刻制、社保登记一站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运用信用管理思维,在省内率先试水餐饮企业新开门店“评审承诺制”,对社会信用良好的优质直营连锁餐饮企业开分店试行“免检”。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洪水影响评价审批事项为例,江岸区行政审批局通过提前介入、压缩办理耗时等做法,将洪水影响评价审批的耗时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不含技术审查),压缩至一个工作日(不含技术审查),为企业大幅节约办理时间,广受好评。

推进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通过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电子政务建设,江岸区政务大厅窗口不断深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企业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后台“一网通办”。在企业开办方面,在全市率先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运行,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开办时限进一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在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方面,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审批阶段设置综合专窗,做到“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在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方面,进一步优化“一网受理、一窗办结”机制,实现交易监管、核税与登记并行办理。同时,推动“一网通办”深入街道、社区,在全区大力推进24小时自助政务区建设,目前政务自助机覆盖全区街道、社区和重点商圈,可为群众提供160余项服务,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跑路”。

推进政务服务向一线延伸。在武汉市率先探索将个体工商户设立、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卫生许可、树木修剪等4类区级审批事项下放至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在后湖街道开设全市首家不动产登记简易事项办理分中心,办理商品房(无抵押)登记、变更登记等高频业务。在重点创业园区开设“政务服务专窗”,对园区工作人员进行专项指导培训,协助其指导园区内企业进行网上自主名称申报,指导企业“全程电子化”设立变更登记,全面推进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园区重点企业、重点投资项目,提前介入,全程无偿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工作。

惠企政策重信践诺

出台民营经济发展“黄金20条”,从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等六个方面,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新民营经济发展。

发布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从鼓励企业创新、打造“双创”载体等方面,掀起“双创”浪潮。

出台《江岸区留商招商奖励办法》,从企业落户奖励、项目投资奖励等七大方面,对辖区企业予以全方位支持。

出台“钻石十二条”,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近年来,江岸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组合拳”。

该区还专门设立了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探索建立区级政府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首期资金规模1千万元风险代偿专项资金,参与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2019年4月签署《湖北省政银担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首批入围合作,授信额度1亿元,该模式实施不到半年,江岸区已有多家小微企业从中获益。

与此同时,江岸区专为辖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银企对接平台——江岸融商会,致力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2018年以来,每月坚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今年,江岸融商会先后组织银企对接活动8场,融资授信总金额达10亿元,共有80多家金融机构与辖区15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服务,其中:武汉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创高建装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与5家银行签定贷款协议,贷款额过亿元。

不仅帮助企业“找钱”,还让企业能便捷“领钱”。江岸区聚焦金融机构政策兑现过程中存在办理时间长、准备资料多、涉及环节繁琐等痛点问题,专门开设金融服务窗口,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通力配合,共同推出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审批流程、缩短落地时间等举措办法,不断完善优化细化配套措施,打通政策落地兑现的“最后一公里”。

出台政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彰显着江岸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落实政策,“一诺千金,有诺必践”,见证着江岸区重商亲商的极致追求。

精准助力企业成长

从名不见经传的创始团队,到如今服务已覆盖全国80余座城市,甚至布局海外市场,小码联城在江岸区的发展壮大,仅仅花了3年时间。

如今,这个手握核心技术,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双离线二维码”的电子公交卡的企业,已成长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

“小码速度”背后是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成长壮大的“江岸沃土”。

江岸区大力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互联网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支持技术改造创新,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征原电气、新鸿业印务、易瓦特、汉慧宝驰等四家企业获省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金105万元;充分运用省、市专项资金等激励政策,着力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协助武汉铁塔厂、金运激光、征原电气等多家企业获取各级各类政策扶持资金400余万元。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9年共组织13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3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取20余家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对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创新能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依托辖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机构,组织人工智能、“创享+武汉园区”、医疗大健康等9场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对接活动。积极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培育岱家山获省级、摩咖空间获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鼓励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多方位对接,组织四方继保、小码联城、岱家山加速器等辖区企业与长江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度交流,主动承接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150余项科技成果在江岸区实现转化,转化金额达8.4亿元。

与此同时,江岸区还助力企业进行市场拓展,充分利用鄂粤港澳经贸合作洽谈会、华创会武汉专场、武汉斗鱼国际直播节、国际友城论坛等大型节会,鼓励和支持辖区民营企业“走出去”。加强人才服务,紧紧围绕江岸核心产业发展要求,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对企业引进产业领军人才进行精准扶持,全区累计聘任招才大使26名、招才顾问11名,集聚引进“两院”院士30名、外籍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8名,城市合伙人6人,黄鹤英才57人。

知识产权保护阵地前移

“园区里就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这让我们的企业在成长壮大的道路上,避免了很多弯路。”11月13日,在江岸区岱家山知识产权生态小镇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内,刚咨询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武汉汉泓禾科技有限公司执行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

岱家山知识产权生态小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设立于2017年,由江岸区检察院与岱家山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共同打造,该工作站主要着眼于预防违法,通过增强园区企业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了解,一方面帮企业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预防自身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目前,江岸区检察院在武汉市设立了10余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江岸区,除了岱家山,黄浦工业园也设有一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这里,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等服务。

企业发展壮大,保护知识产权是绕不开的重点,这也成为江岸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着力点。

江岸区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组织辖区律师开展涉及知识产权的企业法律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积极引导创新、创业者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组织指导7家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局开展的高价值知识产权“三大工程”项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驰名商标培育库和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推行名标培育“一对一”帮扶。

开展商标专利综合执法。统筹推进“订单式”打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妨碍公平竞争和侵害消费者、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大力营造企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主题教育问题导向

优化营商环境,追求永无止境。眼下,江岸区正大力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增效。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江岸区紧盯群众和企业“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突出问题,组建7个检查组,对全区48家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敏锐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按期整改到位。每月上门走访约100户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企业,将解决企业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贯穿始终。

北京某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是国内首家国有区块链科技企业,在落户江岸区时碰到难题:公司名称和科技行业类别与本地一家企业类似。根据国家工商注册相关规定,已经登记注册过的公司名称和行业类别不再使用,这导致该企业面临入驻难题。针对此情况,江岸区商务局主动对接,提前介入,为该公司在办公选址、工商注册、政策支持上提供协调代办服务,经过多方斡旋,最终帮助该企业成功注册。

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追求和工作思路的与时俱进,让江岸区的企业和群众增加了获得感。今年以来,江岸区作风巡查问题督查考核工作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双评议”企业群众满意率持续上升。

热点推荐
  •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新时代智库使命”高端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

    【智库观察】“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新时代智库使命”高端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

    3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新时代智库使命”高端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

    2024-03-25 10:03:58

  • 两会开幕在即 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话题热议 代表委员提及最多的词是“信心”

    【智库观察】两会开幕在即 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话题热议 代表委员提及最多的词是“信心”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大会开幕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进入角色,就各自关心的话题热烈讨论,认真履行职责与使命。记者注意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民生保障、养老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热词。

    2024-03-04 12:03:22

  • 圆满举办!​奔赴千里,招贤纳才→2023西安高新区走进武汉高校系列引才活动圆满举办

    【西安】圆满举办!​奔赴千里,招贤纳才→2023西安高新区走进武汉高校系列引才活动圆满举办

    为进一步强化“双招双引”联动,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与校地合作,10月20日—21日,由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联合主办的“2023西安高新区走进武汉高校系列引才活动”圆满举办。

    2023-10-23 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