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地名背后是文化

2019-12-24 14:27:59 479
今天,我们聚集在景色壮丽的渭北平原黄河之滨大荔县,隆重举办“《地名中国》纪录片开机仪式暨黄河流域(大荔段)地名保护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我作为国声智库名誉主任,代表国声智库向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学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等各主办单位表示祝贺!借此机会谈几点学习黄河的感受和看法。

地名背后是文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在“《地名中国》纪录片开机仪式暨黄河流域(大荔段)地名保护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9年12月19日,大荔)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景色壮丽的渭北平原黄河之滨大荔县,隆重举办“《地名中国》纪录片开机仪式暨黄河流域(大荔段)地名保护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我作为国声智库名誉主任,代表国声智库向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名学会、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等各主办单位表示祝贺!借此机会谈几点学习黄河的感受和看法。

ͼƬ3.png

一、地名是历史,是文化,是品牌,是竞争力

很高兴来到大荔县,我老家是隔河相望的永济市,我来大荔还是第一次,知道大荔可是早在1974年了,那时我是个插队知青,距今已45年。那时候,大荔县出了个植棉能手叫郏腊香,郏腊香的植棉小组移栽棉花亩产皮棉达三百多斤,而我们那里的棉花产量一直就是百八十来斤。那时大荔这个地名就留在记忆中了,成了一个难忘的地名,可见郏腊香就是地名的内涵,地名蕴含的是真实的故事,地名是品牌影响力。

我对地名文化之前缺乏认真的理解,在座的部分嘉宾可能与我有同感,地名文化是个热门,还是个冷门,细想一下还真是个热门。大家可能都有耳闻,一些地方建旅游区、斥巨资宣传都要争名人故里,这可忙坏了“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诸葛亮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聪明如诸葛亮也不会料到,后人们为了争取做他的老乡,已经争论了多年,尽管诸葛亮自己也说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有人形容其争执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七擒孟获。这些状况起码说明了一点,地名热显示文旅热起来了,其实,更应该看到,地名是历史,是文化,是品牌,是竞争力。

ͼƬ2.png

二、地名文化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抓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大荔段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荔县委刘莉书记把这个会开到大荔是有深刻见解的,全面体现和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指明了正确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是最有韧性、最具内涵、最富生机的文化。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地名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讲述栩栩如生的黄河故事离开不开地名,地名是历史文化承载体,地名后面是文化,地名是一种精神标识,是非遗,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抓手。

ͼƬ1.png

三、大荔这里沉淀了深厚的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河子孙,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途经九省区,最后流入渤海。有如歌谣,“黄河青川弯又弯,甘宁内蒙靠阴山,陕晋交界向南折,河南山东渤海湾。”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一道蜿蜒的“几”字湾。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由内蒙古自北南下,劈开了黄土高原,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我理解,这句谚语在大荔、在永济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因为这里的河滩之宽才足够黄河如何肆虐。大荔是黄、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20万年左右的“大荔人”在这片沃土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自春秋时代起,大荔便设州建府,在这里沉淀了深厚的黄河文化。

大荔县委、县政府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战略讲话精神,抢抓黄河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担当、有作为。黄河文化建设绝不单单是宣传部门、文旅部门的事,而是党委政府的事,是全社会的事,要破除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观念,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文化建设,要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作岀贡献。

四、地名文化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1、搞好地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以地名文化推动县域品牌建设,坚持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要加强管理,开发和整合多种资源,以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现在一些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由于认识不到位,很多是单打独斗,这是很不够的。举一个例子,中西部一地级市有一座不多的四星级宾馆,旅客网上多有预定,入住后可见卫生间设施漏水缺乏维修,预定套餐下单后又大作调换,顾客不满,严重影响回头客。可见有旅游硬件设施还不够,更要做好管理工作,要对标高标准以高视野做好服务体验,没有好的服务、好的管理,再优质的文旅资源都难以为继,这尤其是中西部文旅融合发展中要避免的困境。这里的管理既有企业微观管理,也有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增强文化自觉性,提高素养,以努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地名文化建设需要传播。如何传播?在地名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利用新媒体创造新优势,满足新用户的新需求。比如,当前抖音流行,抖音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创造丰富多样的玩法,帮助大众用户表达自我,记录美好生活的短视频平台,走的是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化路线,与市场诉求契合,这与传统的高大上的品牌塑造、形象宣传相比更亲民,也更接地气。山西省永和县用抖音取代了电视媒体做广告的传统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永和县政府借力抖音、助力脱贫,与抖音平台合作,平台给政府助力,政府向平台借力,利用短视频新技术获得多方面利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

3、县域发展需要县域区域品牌的建设,地名文化是一种县域品牌文化。地名品牌不仅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现实的创造,地名文化的建设就是一种既包含历史又体现现实创造性的文化,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今人的创造,我们不是躺在历史的地名上吃祖先饭,也要自己创造历史,也要为后代创造地名品牌,要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实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深刻变革。

4、12月6日,国声智库在北京召开了“黄河地名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提了不少建议,包括“地名中国”文化建设中,讲好黄河地名故事,要做好梳理挖掘工作,把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搞好《地名中国》纪录片拍摄;推进地名中国文化走进联合国;与寻根文化相结合;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地名认证、保护、研究、品牌、产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中心,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案例支持以及智力资源的持续供给;创建“黄河地名文化博物馆”等。

5、“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岁岁安澜。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两岸的生态治理需要久久为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复杂难治,入黄泥沙淤积始终是治理黄河的一大难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流域是人类产生活的重要依托,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黄河文化建设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和任务。

最后,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热点推荐
  • 西咸新区亮相丝博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关注

    【智库观察】西咸新区亮相丝博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关注

    作为西安乃至陕西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坚持将改革创新、对外开放融入发展的“血液”,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优势,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水平,全力打造陕西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2023-11-17 14:11:54

  • 第七届丝博会陕菜美食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产业观察】第七届丝博会陕菜美食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陕菜美食文化节借助丝博会平台,宣传推介陕西饮食文化,展示技艺绝活、展销特色美食、对接优质资源,助力陕西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陕菜美食文化节作为陕西秋冬消费季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通过促进餐饮需求的扩张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2023-11-16 11:11:40

  • 【智库观察】秦创原·现代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咸阳举行

    11月9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秦创原·现代中医药发展论坛在咸阳举行。本次活动是咸阳市代表团组织开展的第七届丝博会系列活动之一。

    2023-11-16 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