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会长 吕建中
在2021南海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1年9月29日 中国·海口)
尊敬的陈阳局长,
尊敬的谭平主任,
尊敬的王建华秘书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今天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全国工商联直属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围绕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享几点看法:
一、中央高度重视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契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导下,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庞大的网民规模和迅猛的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前几天,我应邀参加了“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对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的深刻思考,为构建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新格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以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和首创的商业模式建设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唐链、大唐云,就是为了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做好文化艺术品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则标准,以高新科技赋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发展数字艺术品,助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现有的艺术品所有权建立模式,艺术家们也在利用这项技术开创一个充满新创作机会的世界。为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在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发起成立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今天上午将举行协同创新平台的揭牌仪式。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作为协同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将为创新平台的日常运转提供技术以及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一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技术资源、产业链资源和金融资源,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数字文化和数字艺术品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二是引入高新技术手段解决文物艺术品交易的“确真、确权、确信、确价和确序”难题,使大量藏富于民的文物艺术品能更加高效便捷地流通起来。
通过文物艺术品数字化,可以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发展数字艺术品产业,推动艺术品数字化,可以让高价值的文物艺术品以比较“亲民”的价格,以数字产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助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三、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界鼎力支持
今天,我们还将举行数字艺术品的海南首发和首拍。数字艺术品(DAW)在交易所首发和以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是一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事,对于海南自贸港先行先试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探索和实践。我想,这样“第一个吃螃蟹”式的创新探索,只有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独特政策环境下才能有效开展、快速推进。作为海南自贸港“6+3”类交易场所之一的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从审批设立、上线启动到良性运营,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省旅文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以及海口市委市政府的科学指导。下一步,依托海文交平台推动数字艺术品产业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途开辟新境界。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愿与在座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携手,全力支持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数字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突破,以尖端科技、创新模式助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数字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课题组组织撰写的一部智库报告,通过分析上合组织成立至今的发展成就、取得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探究组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组织的未来作出展望。书中还附有上合组织成员国总体GDP规模情况和成员国相互贸易情况,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发展15年大事记。
2025-09-29 12:09:49
9月27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大唐西市集团主办,陕西灵境拓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 “数字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行。
2025-09-29 11:09:28
铂力特的技术创新和多年参研经验,为二十余家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交付保障,助力多型关键零部件的研制,目前部分已进入批产阶段,为提升我国商业航天装备制造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26 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