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看不懂、材料没带齐、填表“脑壳疼”……过去企业在窗口办事的这些堵点难点,如今在上海浦东新区正得到一一“疏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浦东新区打造“政务智能办”新模式,率先实现高频事项“零材料填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
“我只是来咨询一下,没想到事情都快办完了!”16日下午,罗欣健康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法务高级主管洪安祺带着一份营业执照来到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咨询如何办理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和住所变更,以便着手准备材料。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洪安祺的需求后,先对企业电子票号进行扫描,再通过后台调取证照库及电子亮证等方式,获取企业所需办事信息并勾选相关情形。在双方确认具体变更需求后,之前需要洪安祺手动填写的三份材料自动生成打印,之后只需要企业法人签字快递寄回即可。
“以前来办事最怕填表。”洪安祺说,“现在不仅不用填表了,工作人员告诉我,其实连营业执照也不用带了。”
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海霞介绍,浦东的“政务智能办”模式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审批模式进行重塑。依托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窗口工作人员与企业办事人员开展“一问一答”,确认企业办事需求信息,自动形成标准、完整、准确的申报材料,并启动智能审查,还可同步上传移动端的企业专属网页,随时查看、下载、修改、提交。截至2020年11月,“政务智能办”已全面覆盖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综合窗口。
“依托‘政务智能办’,企业窗口办事正实现‘信息免提交’‘材料免填报’‘办事免跑动’。”黄海霞介绍,这项创新使得企业的学习成本、时间成本明显下降,有效提升了办事体验。
截至2021年2月底,浦东“政务智能办”共服务企业3762家,审批一次通过率超过98%。
2001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国有建筑企业进入产权改革的攻坚阶段。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以企业问题为导向,系统考察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各市场主体的行为,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025-09-29 12:09:31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课题组组织撰写的一部智库报告,通过分析上合组织成立至今的发展成就、取得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探究组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对组织的未来作出展望。书中还附有上合组织成员国总体GDP规模情况和成员国相互贸易情况,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发展15年大事记。
2025-09-29 12:09:49
本书对上海合作组织2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总结了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和对外关系五大领域的合作成就,深入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前景,提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理论基础有三个来源、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经历了五次理论创新、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壮大将取决于三个因素,并对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预测了三种可能的模式,这些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性。
2025-09-29 12: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