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丝路”国际计划服务“一带一路”

DBAR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担任大会主席。郭华东在会上指出,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DBAR计划将不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继续加强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互利互惠,开发和推广地球大数据应用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合作,为“一带一路”SDGs相关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和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2月17日,第四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在深圳市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数字丝路服务可持续发展”,研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指标选择与示范,建立针对“一带一路”的地球大数据信息汇聚与共享机制,提升地球大数据科学发现和决策服务能力,推动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进程。

会议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主办,中科院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合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DBAR于2016年正式启动,是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57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参与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分享数据、经验、技术和知识,实现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科学服务。

6681941454422033581.jpg

DBAR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担任大会主席。郭华东在会上指出,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DBAR计划将不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继续加强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互利互惠,开发和推广地球大数据应用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合作,为“一带一路”SDGs相关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和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开幕式上,亚美尼亚不动产管理委员会与DBAR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加入DBAR科学计划。同时,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向莫桑比克农业与食品安全部赠送莫桑比克10米分辨率耕地制图数据。该数据将有助于加强莫桑比克对洪涝、旱灾、农作物病虫害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能力,为莫桑比克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信息支撑,保障粮食安全。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向莫桑比克赠送10米分辨率耕地制图数据)

同期召开的DBAR科学计划工作会议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名专家经过讨论,通过了“一带一路”SDGs评估方案,并决定据此共同开展“一带一路”SDGs评估案例研究工作,计划于2020年联合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

据悉,“数字丝路”国际会议是DBAR的重要年度会议。本届会议为期三天,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意大利、摩洛哥、赞比亚、泰国、芬兰等29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参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热点推荐
  • 2025 欧亚论坛智库会议丨冯宗宪:贯通欧亚,中欧班列为助力 “一带一路” 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术研究】2025 欧亚论坛智库会议丨冯宗宪:贯通欧亚,中欧班列为助力 “一带一路” 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陕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欧亚经济论坛创办20年来,有效拓展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2025-09-26 11:09:22

  • 欧亚经济论坛丝路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会议举行

    【能源创新】欧亚经济论坛丝路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会议举行

    近年来,西安致力于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打造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拓展创新引领的能源应用场景,深化开放合作的能源国际交往。

    2025-09-24 22:09:43

  • 【投资促进】欧亚经济论坛助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西安与欧亚经济论坛携手并进、同心致远。回望历史,张骞西行,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再看今朝,中欧班列驰骋,铁流铸就新通道。陕西开放交流合作的步伐从未停止。

    2025-09-23 2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