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移民“花果山”里种出“致富果”

2021-03-13 15:48: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重庆 三峡 移民 花果山 里种出 致富果 走在 位于 江南 313
刘家奇表示,下一步,睦和村村支两委班子将继续紧扣“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思路,探索“村两委+合作社+果品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睦和村在美丽乡村道路上迈进。

行走在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放眼望去,除了果树还是果树。

随着春天到来,村里种植的沃柑“接棒”晚熟脐橙开始上市。村民冉德才一边算着之前脐橙的丰收账,一边忙着为枇杷剪枝修果,等待下一波收获。

睦和村是长江三峡库区工程重点移民村。2002年,作为三峡库区村民就地后靠合并而成的新村,原有的2668亩耕地被淹没到只剩1687亩,全村人均耕地不足6分。

为让村民在有限土地上实现更大效益,2001年起当选睦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家奇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将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转变为经果林发展之路。

图为刘家奇展示挂果的脐橙。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推广时,很多村民有抵触情绪。种庄稼当年有收成,种果树,一般要三四年才挂果。不种庄稼没口粮,种果树也不懂技术,大家心里都没底。”刘家奇回忆,为打消村民顾虑,村里分批多次组织代表去周边省市考察果品开发种植技术,并将有关情况拍成录像和照片回村播放。几番下来,大多数村民倍受鼓舞,观念才有了转变。

起步期,睦和村结合土壤、气候、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再根据村中悠久的龙眼种植历史,打造出100亩龙眼种植示范园。自此,睦和村开始向“无粮村”转变。

近20年来,通过复垦开荒,开辟山地林地,睦和村果园面积已达2600亩。村中一年四季葱茏翠绿,花果飘香,形成“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农产品布局。

2007年,村里举办首届“龙眼文化节”,游客纷至沓来。果农实现增收,游客也满载而归,体验式采摘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让睦和村的水果“一炮而红”。如今,睦和村的枇杷采摘、荔枝采摘、柑橘采摘等节庆活动已常态化举行。村民不仅卖水果、土特产,还开起农家乐,足不出户也鼓了腰包。2020年,睦和村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全村农业年产值1800万元(人民币,下同),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万元。

乡村有了活力,年轻人陆续返乡。

今年34岁的汪登荣为家乡带来新的销售模式——电商。2015年,汪登荣与爱人放弃城区的生意,流转村中50亩土地种植脐橙,并成立“橙纽妞果园”品牌,专门进行农产品包装、配送等服务,帮助村民销售水果。

“脐橙一般在过年前就销售一空,完全不够卖。”汪登荣介绍,睦和村的四季水果目前已销往全国各地,其电商平台的全年销售流水达三四百万元。2020年她还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开设短视频账号多方面展现乡村面貌。“下一步,我想扩大种植面积、继续提升果树品质,打造高质量品牌。”汪登荣对农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如今,在汪登荣等年轻人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因“互联网”变得更“潮”。63岁的冉德才是有16年种植经验的“行家”,家中200棵果树覆盖脐橙、枇杷、龙眼等品类。冉德才说,通过微信朋友圈,自家脐橙从结果到卖完仅用一个多月,收入2万多元。

刘家奇表示,下一步,睦和村村支两委班子将继续紧扣“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思路,探索“村两委+合作社+果品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睦和村在美丽乡村道路上迈进。

热点推荐
  •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驼产业助民增收

    【项目推荐】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驼产业助民增收

    近年来,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锚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定位,立足本地实际,聚焦群众增收需求,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引进优质资源,为区域养殖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25-07-10 10:07:02

  • 【武汉】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 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

    近日,在湖北东湖科学城,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成功实现71.36特斯拉平顶脉冲磁场,刷新2018年创下的64特斯拉世界纪录。不远处的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拥有业界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基础设施,提供从化合物半导体产品设计到测试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

    2025-07-02 17:07:15

  • 【重庆】重庆如何打造标志性改革成果

    目前,“标志性改革成果”已成为重庆改革高频词。纵向看,它是市委深改委历次会议的重要目标;横向看,它成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国资国企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民生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愿景。

    2025-06-24 1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