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观两会】张伯礼:要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

2021-03-04 14:15:54   来源: 人民网 全国 人大代表 张伯礼 建议 培养 一批 扎根 基层 全科 333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多次奔走疾呼,要加强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提出“国医堂”“医联体”建设等建议,并强调“不能只修大楼,而要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他多次建议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与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与薪酬待遇。“这是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的关键所在。”

      7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已连续两个春节没能与家人安稳地过了。牛年春节前,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再披“战袍”,奔赴石家庄,待疫情稳定返回天津时已是农历小年。万家团圆的春节,他和援冀医疗团队是在隔离点度过的。

  疫情面前,“人民”是张伯礼心中分量最重的两个字。过去这一年,因对抗击疫情作出杰出贡献,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其后,他更是停不下脚步。他把“天津老张”写在胸前,出现在疫情最凶险的地方;他把老百姓的苦乐放在心里,为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四处奔走调研、献计献策。

  如同当初逆行武汉一样,张伯礼赶赴河北时,助手杨丰文研究员和黄明博士同行。而这一次,有了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丰富经验,张伯礼心里已勾勒出清晰的救治方案。

  1月15日刚到河北省,张伯礼就马不停蹄地赶到石家庄、邢台等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在重症病房、ICU、儿童病房巡诊,望闻问切,为疑难重症患者开出个性化处方。“天津老张”在病床边俯身握着患者的手问诊、开药方的情景,抚慰了很多人的心,为人们点燃了希望。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救治一线专家座谈会上,根据临床巡诊情况,张伯礼进行了分析。此轮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武汉疫情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湿毒仍在,轻症、普通型患者多兼气虚,重症患者多湿热并重,热邪更明显且有化燥征象,部分患者瘀滞明显。”张伯礼说。

  此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大,对此,张伯礼提出,要重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药治疗,关键在于控制住无症状患者的病情发展,使其不成为确诊患者,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方案。

  张伯礼一直重点关注患者的康复过程。去年4月抗疫归来后,他又多次重返武汉,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为他们提供中医药康复指导。在河北抗疫一线,张伯礼率团队多次前往石家庄及邢台多家新冠肺炎康复定点医院进行巡回指导与培训,并牵头制定《河北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开展全员康复研究,这一方案已通过河北省卫健委正式发布。

  尽管疫情很快被控制,但张伯礼注意到暴露出的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基层和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点。

  针对这些短板,张伯礼建议通过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对口帮扶、物资设备援助等方式补齐短板,加快农村地区防疫体系建设,特别是发挥村医、乡医的“哨点”作用,建立报告和就地隔离制度,流动检疫及转送制度,调派负压救护车、移动核酸检测车随时到基层应急检测和转运患者。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多次奔走疾呼,要加强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提出“国医堂”“医联体”建设等建议,并强调“不能只修大楼,而要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他多次建议加快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与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全科医生医疗水平与薪酬待遇。“这是缓解大医院就医压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的关键所在。”

  截至目前,全国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趋好。张伯礼表示,下一步的防控任务是常态防控和精准防控相结合,随着大家在抗疫期间形成的勤洗手、戴口罩等好习惯,加之疫苗接种逐渐普及,“预计今年底,人们日常生活能很大程度地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记者 胡春艳 

智观两会图.png

热点推荐
  • 世界教育者大会 | 胡卫:聚焦人才战略与教育强国 建言创新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世界教育者大会 | 胡卫:聚焦人才战略与教育强国 建言创新人才培养

    胡卫主张构建贯通学前至高等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体系,并期许平台能促进思想交流、凝聚共识,助力教育强国战略实施。

    2025-08-29 11:08:15

  • 张占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向何处着力

    【经济窗】张占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向何处着力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通过制度性改革,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将分散的、内卷严重的“小市场”整合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现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配置,让超大规模市场从“物理叠加”升级为“化学反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2025-07-30 11:07:30

  • 全国首例!苍穹数码助力“地理实体编码赋能自然资源管理”黄山试点落地

    【大数据】全国首例!苍穹数码助力“地理实体编码赋能自然资源管理”黄山试点落地

    苍穹数码践行“低成本、可推广”的理念,以技术创新赋力黄山试点,不仅完成了地理实体编码从概念到实践的跨越,更降低了“地理实体编码赋能自然资源管理”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技术门槛。

    2025-07-18 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