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中国杨凌、丝路农都”自贸区特色小镇
探寻——中国杨凌的发展机遇
杨凌,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被后人称为“农神”。
二十年前,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此杨凌从一个偏远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破茧成为如今享誉全球的现代农科城。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现代农业板块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标志着杨凌站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必将进一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提供新的强大动力。时隔仅3个多月,李克强总理冒着40度的高温赴杨凌自贸区调研考察,带来了中央对杨凌自贸区发展的信心和期望。
今天的杨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农科城二十余载厚积薄发,自贸区农业示范全国唯一,一带一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杨凌站在了世界农业舞台的中央。然而,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外宣推广,让世界倾听杨凌声音、感知杨凌温度,吸引全球力量转化农科成果、参与自贸区建设、普及一带一路,给这个农科起家的城市建设者们赋予了新的命题和挑战。
打造——“丝路农都”自贸区特色小镇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农神后稷的封地,也是丝绸之路农业文明的起点。而在古丝绸之路的终点,那里也流传着关于农神的传说,无论是古老的东方农神后稷还是遥远的罗马农神萨图尔努斯,在神话故事里,他们都倾尽心力,教会我们耕种,使我们得以温饱,世代流传。文明的传承,常常有历史的必然,也需要有机遇的巧合,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创新。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常常需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与空间的距离为城市发展把脉,于是“丝路农都”的概念诞生了,顾名思义,丝绸之路农业现代化都市。而打造以“丝路农都”为主题概念的自贸区特色小镇更是名副其实, 中视大秦CEO苏泩榞认为,在杨凌投资开发特色小镇,必须突出农科优势及自贸区特点,必须建设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特色风格,构建“文旅农创”循环经济产业链,吸引全球客商与创业团体是商业布局的重中之重,而丝绸之路“贸易相通、人心相通”是自贸区特色小镇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打造“丝路农都”也是如此,要立足本土实际,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而城市建设者们需要具有善于整合外部力量的水平,同时也需要具有勇于分享的格局胸怀。
近年来,西安致力于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打造多元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拓展创新引领的能源应用场景,深化开放合作的能源国际交往。
2025-09-24 22:09:43
当九月的桂香漫过古城墙,西安即将再一次成为世界聚光之处——以“聚合欧亚新动能 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将如约在这座千年古都盛大启幕。
2025-09-22 12:09:06
9月13日上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CIFTIS)“丝路金桥国际合作系列活动”之“尼日利亚-中国数字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
2025-09-16 17: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