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治理”重要性更加凸显:北大师生线上教学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07-16 16:04:33 449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全世界联合抗疫。 北京大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谨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投身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优秀人才、健康领域专家学者和卫生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使命和职责。其中,北京大学 《全球健康治理》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为国家培养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优秀人才的践行者之一。

《全球健康治理》课程由北京大学王红漫教授开设,课程内容涵盖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卫生发展现状(卫生国情)、世界卫生发展、世界人权宣言、全球主要新发再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冠疫情的国内外防控、老龄化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卫生外交、世界主要国家卫生保障制度、应急管理体制、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阿斯塔纳宣言、国际卫生条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一带一路”与健康、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与优势、个性化健康管理……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

受疫情影响,授课形式由线下变为线上,王红漫教授积极创新,全程采用主动学习方法进行线上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模拟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结合时事、小组讨论、以史鉴今、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灵活运用,每个环节都生动有趣,鼓励学生为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事业做贡献,启发学生对我国乃至国际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的思考。

该课程面向北京大学所有专业研究生开放选课,选课学生有全日制硕士、博士、MIPP和在职博士,专业方向有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学生背景有全日制学生、医护人员、高校教师及公务员。

王红漫老师的《全球健康治理》课程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与全球健康、卫生国情、国际关系、卫生外交相联系,把中国的卫生国情置于世界卫生发展的大背景下,同学们了解人类携手对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步伐、成效与缺憾,学习了历史上曾经改变战争态势、政治格局的传染病,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同学们反馈内容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远大理想,涵养家国情怀。例如,本门课程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的环节之一就是老师安排同学们全真模拟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在同学们逐一“作答”后,王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完整学习了“2003年4月20日就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视频,展示在此发布会上,当时临危受命的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答记者问的情况,并以此为例,进一步讲解如何做到“人格暨国格、国格暨人格”的崇高境界。而高部长立场鲜明、逻辑缜密、不卑不亢的答问风格也给我们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时刻激励着我们以理想为航行的灯塔,以自己的学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的贡献。

二是对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有所了解。了解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全球卫生方面,我国积极分享病毒研究发现,及时公布疫情防控指导手册,供世界各国参考。在国内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我国还增派医疗队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担当。王老师还带领大家重点学习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其中提出了六项建议,并宣布了中国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为全球抗疫工作注入“强心剂”。

三是对各类疾病有所了解。如学习了天花病毒、脊髓灰质炎、麻风病等疾病相关内容,了解了疾病概述、相关医学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卫生策略等,观看视频《杀人如麻的天花病毒,是这样被消灭的》,并就“是否应当消灭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进行讨论,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科研利用、考虑保存风险及成本等方面就行了辩论发言。

四是对卫生制度有所了解。对疫情通报和发布机制进行学习,了解了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高效、及时、准确、全面地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信息,上传下达,并按要求尝试优化设计疫情通报和发布机制,从信息传输的方式、覆盖面、制度设计、公文语言等方面进行调整。

五是对国际组织有所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卫组织成为了世界焦点之一,在指导全球对抗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世卫组织的特殊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

六是对医疗资源、手段有所了解。课程组织学习、讨论和研究了中医药、疫苗、病毒研究等医疗资源、技术等,并就是否应保存病毒样本、如何发展传统中医药学等进行了课下学习,完成了相关作业,对我国医学事业发展问题、不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梳理体制机制问题等建议。

七是了解了学术写作规范,增强了学术能力。王老师始终要求大家认真写课堂记录,规范论文书写的规范与格式。指导大家阅读王彦峰先生《健康是生产力》,以及《大国卫生之道》《老年健康蓝皮书:中国健康老龄化研究与施策》等书籍,及有关文章和专业言论,引发同学们对健康卫生知识更高层次的学习热情。

无论每位学生的培养层次、专业及背景如何,大家都能在这个课堂上通晓本国卫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世界卫生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辨证思维与批判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跨学科视野。在微观上,课程以新冠疫情的防控作为切入点,王红漫教授对比各国疫情防控工作,指出抗疫过程生动诠释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帮助学生们研读我国卫生政策、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在宏观上,课程帮助学生们树立起了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全球意识、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深刻认知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性。

【授课老师个人简介】 王红漫教授是本学期《全球健康治理》的授课老师,作为具有医学和社会学背景的跨学科专家,王红漫教授在北大师从张纯元教授积淀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研究功底之后来到医学部,积极创建“健康与社会发展跨学科研究中心”“医学社会学教研室”,从事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近二十年,主持了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了170余篇学术文章(包括SCI、SSCI、CSSCI),著有《大国卫生之难》《大国卫生之论》《大国卫生之道》《全球健康国际卫生攻略》《个性化健康管理》等书籍、编译《不确定性》《人类可接受风险》风险分析经典著作,参编《健康城市建设》蓝皮书,主编《老年健康蓝皮书》,开设“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高级医学社会学、健康与社会发展经典导读、领导科学与艺术、全球健康治理”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热点推荐
  •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

    【智库观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的福祉,既有现实思考,又有未来前瞻;既描绘了美好愿景,又提供了实践路径和行动方案;既关乎人类的前途,也攸关每一个体的命运。

    2023-10-18 15:10:27

  • 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智库观察】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10-18 15:10:25

  • 【智库观中国】“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在京举办

    “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搭建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努力实现的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通向沿线各国、各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

    2023-09-18 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