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真抓实干 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件事一次办”助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2020-06-01 16:32:41   来源: 西安网 只争朝夕 真抓实干 奋力 谱写 西安 新时代 追赶 超越 572
建设多层次社保体系,2022年实现城市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10大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西安样板”,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西安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具体要求,近日出台的《西安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从九个方面明确了2020年我市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花耳坪村是周至厚畛子镇的一个小山村,很多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农家乐。从去年开始,花耳坪村着力打造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促进村民增收。记者在花耳坪村看到,工人正在对家门口的路面重新铺设,房子的墙面、地面也基本处理完毕,正在进行精品民宿的改造。经过改造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融入在一片林子里,别有一番风味。看到老房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村民也开始心动。

花耳坪村村民自主开设的农家乐有48户,大家靠农家乐经济收入也不比在外务工差,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里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希望通过精品民宿的改造,带动大家的收入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将紧盯5424户8769人剩余贫困人口,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实施产业扶贫“十百千万”工程,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教育方面,我市也在不断打造教育强市上下功夫。位于雁塔区的西安市第六十一中学是我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学校占地面积13447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学校操场、地下停车场及门卫房等工程。该学校于2018年开工,今年3月底教学楼主体建设完成。近期正在进行墙面粉刷和教学设备招标工作。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我市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0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深入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实现全市公办学校质量提升全覆盖。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补充招聘教师2万名以上。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中关于加强和保障民生的要求,就业创业方面,我市将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以上。抓好“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2021年6月前完成绕城高速以内80%老旧小区、42个城中村(棚户区)、599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58条断头路打通、840条路段1145.2公里的架空线缆落地任务。推进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加快地铁5号线、6号线、9号线、14号线项目建设,2022年地铁累计通车里程达到248公里。建设多层次社保体系,2022年实现城市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10大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西安样板”,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农业经济开发区,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热点推荐
  • “数字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在西安启动 大唐西市携手灵境拓扑共建跨国合作新平台

    【项目推荐】“数字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在西安启动 大唐西市携手灵境拓扑共建跨国合作新平台

    9月27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大唐西市集团主办,陕西灵境拓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 “数字丝绸之路文化工程启动仪式”在西安大唐西市成功举行。

    2025-09-29 11:09:28

  • 千年古都搭台 欧亚聚势二十载共绘合作新卷

    【智库观察】千年古都搭台 欧亚聚势二十载共绘合作新卷

    9月23日至25日,创办二十周年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启幕。通过多场专项会议、成果签约及合作交流,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以文化为纽带,让文明互鉴成为欧亚合作的深层动力。

    2025-09-29 11:09:51

  • 铂力特赋能东方空间“原力-110”发动机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铂力特赋能东方空间“原力-110”发动机实现新突破

    铂力特的技术创新和多年参研经验,为二十余家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交付保障,助力多型关键零部件的研制,目前部分已进入批产阶段,为提升我国商业航天装备制造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26 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