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12-16 15:04:20   来源: 经济日报 加快 新型 智库 人才 队伍建设 思考 目前 563
目前,在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交流中,选才用才的视野亟待开阔,加快政智人才的交流对缓解智库人才短缺、优化政智人才结构、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交流中,选才用才的视野亟待开阔,加快政智人才的交流对缓解智库人才短缺、优化政智人才结构、构建良好人才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政智人才互动交流具有多方利好。一是具备条件的体制内官员到智库交流,将有效增强智库产品与决策实践的黏度,提高咨政文本的实操性与落地性。二是通过交流搭建知识与权力的桥梁,从而实现从建议者到决策者的身份转换,变“出招、解惑和指路”为“决策、宣传和执行”,将有效发挥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先导性作用,切实增强党政机关决策的科学性战略性长远性,有利于将思想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三是不同的平台决定相应的角色定位、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身份转换将有效转变对经验惯例的过分依赖,赋予传统方法以新的思考,有助于更新工作理念、推动工作创新。

当前,政智人才交流面临身份转换的体制障碍,挂职制度缺乏科学设计,角色转换互致水土不服等三大瓶颈,政智人才加快交流亟需三大突破。

首先,加大双向交流任职力度。探索打破行政与事业之间的身份鸿沟,完善公职人员选拔任用机制,支持党政部门通过特聘、兼职、公开招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拔、引进、培养优秀智库人才,适当吸纳社会智库人才到党政部门任职,打通智库人才进党政机关的渠道。提拔优秀党政官员到智库担任管理者、访问学者、荣誉研究员等职务。探索良性交流机制,优秀智库人员到党政机关单位交流后,对于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的人才可提拔到智库发挥作用。

其次,完善双向挂职锻炼制度。参照日本“派出研究员”制度,党政机关、大学、企业、研究所向智库机构派出研究员,工作2至3年,工资由原单位发,到期回原单位工作。出台挂职锻炼实施办法和具体细则,对挂职锻炼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人员分类、管理措施、期限名额等予以明确规定。进一步厘清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挂职人员之间的权责关系,逐步总结政智人才挂职锻炼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操作层面的有效经验,适时推出相关政策法规,约束挂职干部规范履职,实现挂职锻炼成效的最大化。适当放宽党政干部担任智库顾问、理事的限制,赋予柔性挂职必要空间,鼓励党政干部参加智库课题研究、智库成果评审与修订。

再次,建立双向人才评价机制。对于交流人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聘任与评价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晋升、转岗、续聘或者解聘。在挂职人员的管理上,应变“单项考核”为“多维评价”,建立挂职人员以接收单位考核为主,派出单位联系管理机制,派驻双方单位定期交换意见,政府和智库机构互认评价结果。在挂职人员的使用上,应坚持挂职锻炼与交流任职相结合,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本人愿意的,可由组织决定交流任职;对表现优秀的业务型干部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库,以政智人员的良性互动,实现党政部门与智库机构之间智力、人才资源的有机融合,营造活力迸发、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湖南社会科学院智库办主任)

热点推荐
  • 《援疆实践与思考》

    【智库观察】《援疆实践与思考》

    以企业战略、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兵团建筑业承包模式战略性转变研究》和《新疆兵团建工师跨越式发展机制研究》两个课题为支撑,考察新疆兵团建工师整体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建工师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兵团改革发展和建工师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既有理论支撑又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

    2025-09-29 12:09:09

  • 2025 欧亚论坛智库会议丨冯宗宪:贯通欧亚,中欧班列为助力 “一带一路” 发展注入新动力

    【学术研究】2025 欧亚论坛智库会议丨冯宗宪:贯通欧亚,中欧班列为助力 “一带一路” 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陕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欧亚经济论坛创办20年来,有效拓展了中国与欧亚各国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2025-09-26 11:09:22

  • 横渠智库党天虎:陆权重启,向西而兴,谱写欧亚经济合作新未来

    【学术研究】横渠智库党天虎:陆权重启,向西而兴,谱写欧亚经济合作新未来

    9月23日至 24 日,2025欧亚论坛智库会议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俄、哈等多国的百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围绕 “智联欧亚,共筑发展新动能” 主题深入研讨。

    2025-09-26 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