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一带一路”上的历史地位作用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共建对策探究

2023-10-22 16:17:08   作者:高春平 赵嫩珍 1123
山西位于内陆协作区,既是保障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支撑,又是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联系纽带,要充分发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支点作用,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门户的区域定位,做好陆路丝绸之路能源经济带与相关区域有效对接的桥梁纽带。

高春平_副本

山西在“一带一路”上的历史地位作用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共建对策探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春平

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国际结算部经济师  赵嫩珍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古建众多,素有“表里山河”“华夏文明博物馆”“能源大省”之称。进入新世纪,山西不断推进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资源经济转型,逐步从“一煤独大”“产业单一”向“八柱擎天”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虽面临产业不平衡、民营经济占比较低、对外开放不足等阵痛因素,但经济发展韧性仍存,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未来积极融入京津冀,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创新要素和人才集聚,弘扬晋商诚信开放经世济民精神,加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力度,抓住能源革命转型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切实改善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市场化投资营商环境,加大文旅融合步伐,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内陆地区加速崛起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巨大变化与结构调整的艰难实践表明,全省必须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速经济社会转型。正如省十一次党代会指出:“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在新时代,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我省时关于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组成部分的重要指示,大力提高全省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和能力,按照“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从思想解放、人才引进、观念引领、教育科技、技术革新、营商环境、项目投资、对外贸易、市场拓展、社会开放各个层面敞开大门,加强与欧美、蒙俄、中亚等国的合作交流,学习广东、上海、浙江、福建沿海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品牌产品和优势产业“走出去”,在继续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做好平遥、云岗、五台老三篇旅游的同时,大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新板块,把山西真正建设成全国综改试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山西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连接通道。魏晋北朝时曾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明清时期更是晋商开拓的万里国际“茶叶之路”的拓荒地。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证实,山西既是先秦时期“玉石之路”的中转站,又是魏晋时期丝绸之路的重心,特别是北朝时山西的丝路贸易亮点频闪。面对“一路一带”建设,山西应以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焦定位,制定跟进策略,积极开展丝路品牌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拓展与中亚、西亚、欧美的经贸往来、扩大对外合作与开放,再铸新时代的辉煌。

一、问题的提出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是中国古代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接中外世界,对东西方文化、物资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重要国际通道,也是一条充满梦想、充满传奇的神秘之路。自从西汉张骞凿通西域到近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明确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经贸、文化、宗教、艺术、物资交流的全球性大走廊。面对国际亚太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全球局势变化,纵览国际国内大局,做出了推进“一路一带”建设的战略决策。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与此相配套,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建立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各自由贸易区(上海、福建、广东、天津)等具体措施。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霍尔果斯—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杜尚别—撒马尔罕—德黑兰—伊斯坦布尔—莫斯科—杜伊斯堡——鹿特丹—威尼斯”。海上丝绸之路,即“福州—泉州—广州—湛江—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这是我国对外贸易、对外金融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该带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优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和多民族汇聚融合之地,更是东西方商贸、文化、艺术交流的战略通道。中国古代的“玉石之路”、“丝绸之路”、“茶叶之路”前后辉映双向流动:一方面是中国官方使节和内地盛产的丝绸、瓷器、棉布、茶叶、汾酒、铁农具源源西传;另一方面是西域“胡”字牌产品胡萝卜、胡服、胡芹、胡麻、胡乐、胡旋舞、葡萄、苜蓿、核桃,中亚和欧美的商旅、使团、僧人以及珍宝、象牙、香料、玻璃、自鸣钟等从海陆两路不断地东来。《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笛、胡舞等,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从国际视野看,“一带一路”对构建一个以中国为轴心,联接欧亚大陆腹地,穿越太平洋、印度洋的跨区域合作大平台;对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大发展战略;对于拓展中亚、西亚、欧美的经贸往来、对外合作、文化交流,都有着空前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年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十年,站在国家、世界、历史、未来的角度,未来“一带一路”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最终必将化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进步的愿景和行动。

从国内看,“双循环”战略和“一带一路”倡导下的中欧班列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2014年11月,中央财经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题研究“一带一路”规划。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进入新世纪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总体向好、相对均衡阶段,但是东快、中增、西慢格局仍未改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科技创新相对不足和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危机,尤其是美国贸易摩擦诸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受到影响,出现三期叠加,出口受阻,面临国外打压、国内“三去一降一补”的新常态。但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区域格局的总态势将在复兴中华丰厚历史文化丝路底蕴的基座上呈现东西两翼齐飞并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动、中部崛起、面向全球、历史与现实交响辉映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不断重构,东西部地区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与发展合作仍会加强,而中部地区山西的枢纽地位和承转作用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承东启西的地理物流区位优势,二是西部地区原材料向东部地区的转运,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产品、人才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向西部嫁接输出。所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将真正得到提升,山西的承接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山西地处中部,不东不西,正是承东启西的欧亚大陆桥枢纽。“十二五”以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实施和推进,中部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基础上,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0%;经济的外向度进一步扩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4%。然而,就其所处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来讲,中部显然应有更广阔宏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山西的公路和铁路运输里程已实现历史性发展,2015年末全省公路线路里程14.1万公里,2018年14.3万公里,是1978年的4.5倍。2018年,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5605公里,比1995年增长58.6倍。航空业也获得长足发展,太原武宿机场已开通3条洲际航线,年吞吐旅客量1300万人次,进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可以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山西从“不东不西”到“东引西进”再到“承东启西”,当重大机遇又一次降临山西,我们需要的是紧紧抓住机遇而不是让机遇再一次从身边溜走,需要的是依托优势、找准定位,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把机遇真正变为富民强省的美好现实。

山西位于内陆协作区,既是保障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支撑,又是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联系纽带,要充分发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支点作用,立足于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门户的区域定位,做好陆路丝绸之路能源经济带与相关区域有效对接的桥梁纽带。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经济交流水平提升

经山西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12802.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5224.3亿元,下降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0.8%;第三产业增加值6790.2亿元,增长9.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增幅与全国持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制造业增加值冲速快于煤炭产业11个百分点。2011—2021年累计产煤100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电力外送基地,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截至2021年底,山西向16省区市累计发送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15%,起到稳定煤炭供需平衡、平衡市场煤价的重要作用。

对外经济交流方面,2015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47.2亿美元,全年出口煤炭23.2万吨,出口焦炭70.8万吨,出口镁及其制品5.8万吨,出口钢材146.1万吨,其中不锈钢72.4万吨,出口机电产品53.4亿美元,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9.6亿美元。2015年全年进口铁矿砂1341.0万吨,进口金额7.7亿美元;进口机电产品31.7亿美元。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6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8.7亿美元,增长2.8%。全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增长1.0%,完成营业额7.4亿美元,下降0.3%。2018年上半年,全省跨境收入109.9亿美元,跨境支出91.4亿美元,顺差18.5亿美元,全省结售汇总额74.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货物贸易跃增收入82.8亿美元,股务贸易跨境收入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直接投资跨境流入9.6亿美元,同比增长6.4倍;来自美国的跨境收支总额7.4亿美元,占到全省跨境收支总额的3.7%,中美贸易摩擦对山西影响有限。[《山西晚报》2018年7月27日《上半年我省跨境收支创历史新高》。]

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山西省直接出口额仅145万美元,经过40年改革开放,2012年——2018年,全省进出口额从150.4亿美元增加到207.7亿美元。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机电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42.7%。目前,山西与五大洲27个国家开展主要贸易关系,新增国际友好城市(省州)6对,开行中欧(中亚)班列50列。

目前,世界经济的循环正从传统的“中心—外围”式的单一循环,越来越变为以中国为枢纽的“双环流”体系。其中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北美和西欧等发达经济体之间,另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中国正在借助于全球价值双环流的分工体系,努力构建一个能够全球共享发展成果的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经历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浪潮。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是由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倡导的国际经济合作,但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普遍感到敏感和不安,曾经的自由贸易倡导者纷纷走上向内的道路,贸易保护、关税壁垒、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死灰复燃,从强调释放市场力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向主张社会保护转变。英国脱欧暴露出欧盟增长缓慢,复苏乏力、就业低迷、难民危机的多重困境;特朗普不断抛出“废除美国贸易协定”、取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等贸易保护主义言论,表明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态度,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表一主要国家人均GDP历史数据(单位:1990年国际元)

表一展示了历次全球产业转移主要引领国家的人均GDP水平。从中可知,第一阶段,1870年到1930年期间英国人均GDP与同期美国人均GDP之比持续上升,此后开始下降,这表明本阶段美国人均GDP增长速度较快,引领者全球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美国人均GDP与日本之比从1950年开始至1990年逐步下降,增长速度慢于日本,日本开始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日本人均GDP与中国之比从1990年开始下降,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5年GDP总量是日本的2.64倍,虽然人均GDP还低于日本,但中日人均GDP比值逐年上升,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势逐步呈现。近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自身对外直接投资也逐年增长。按照2010年不变价计算,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已从2005年的11.75%上升到2015年的23.84%,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张辉、易天、唐毓璇:《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研究》,《新华文摘》2017年第23期]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影响着各经济体内部各行业的竞争状况,带动其他产业的多样化、为这些国家或地区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价值分工体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目前,新疆、陕西、甘肃、青海、上海、重庆、成都、连云港数省(市)都在围绕“一路一带”寻求发展新机遇、新动力,把自己定位为新起点、黄金带、战略支点、开放窗口、区域龙头、桥头堡等。作为国家级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山西省,在历史上曾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联,急需在当今“一路一带”建设中对焦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跟进战略。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是亚欧大陆桥上传统的枢纽地带,在产业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但面临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不足、科技教育滞后,人才相对缺乏、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任务畸重,水资源短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等诸方面。

由表可见,省城太原的许多指标还是比较靠后,只有商流、物流辐射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山西省如何以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文明积淀为根基,结合当今的综改试验区建设、能源革命排头兵、机械装备技术,地理区位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步伐,在巩固煤炭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积极跟进,再铸“一带一路”新的辉煌,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成为全省上下的紧迫任务。

综上所述,历史上山西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东源地,也是中外文化和东西方佛教艺术融合的重要枢纽。晋商率先开拓的万里国际茶道既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延续,又是明清两代贯通中俄、中欧的国际通道。明清时期潞绸上供朝廷,下资民生,并有成千上万匹潞绸销往新疆和中亚。借鉴晋商开拓万里国际茶路兴衰历史,我们认为山西省要紧紧把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五通”原则,以习总书记“四个全面”治国方略和“十三五”规划为指南,要以区位优势为依托,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促进山西发展与对外开放联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坚持发挥优势与创新发展并重,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方略,抢抓机遇,创新驱动,强化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产能合作;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为依托,大力加强与蒙古、俄罗斯、中亚等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全面提升晋商与“万里茶道”的国际影响力,主动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积极打造“山西品牌丝路行”开放新名片,推动工业品牌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业“走出去”,力争把山西打造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能源重化工、基础设施、经贸出口、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寻找合作良机与伙伴,构建山西大开放型区域合作全新格局,使山西真正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历史人文旅游休闲地以及全国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示范引领基地。

其一,山西加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独特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各民族交往融合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地。今天仍为承东启西的物流大通道,是亚欧大陆桥上传统的枢纽地带。同时,由于地处中部,地理上一直是中国大陆承东启西的北方重要交通枢纽,也是20世纪末国家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发挥着中国大陆承东启西、南接北拓的物流枢纽职能。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流通竞争力报告(2014——2015)》,山西省会太原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商流辐射力在全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

山西煤储丰厚,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尤其是在产业基础、交通设施、装备制造和新型能源材料诸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基础。省城太原地处中国能源大省山西中部,全国能源运输大多要依托太原先进的基础设施,独特的煤、焦、电产业链促使太原物流运输辐射力不断飚升,其货运量区位居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排名第10位,辉煌时期山西的焦炭出口占到全国出口量的80%,曾一度左右国际焦炭市场。所以,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山西具有重要的能源和区位优势。目前,山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资交流与经贸合作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增长规模和发展基础。2013年之际,全球约有30个国家与山西有经贸往来,其中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以及印度、土耳其、伊朗、哈莎克斯坦、埃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的11个国家贸易总额达到27.63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的17%。而且丝路11国中东盟组织占山西省贸易总额的42%。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162.49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外贸出口89.42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11.8%,比全国出口增幅6.1%高5.7个百分比。2015年以来,我省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举办“山西品牌丝路行”经贸活动,参与企业30多家,涉及食品、纺织、陶瓷、机械10大类2000多种产品。2016年进出口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仅1至11月,山西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222.92亿元,同比增长25.91%,高出全省进出口增速(20.9%)的5.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达到150.68亿元,同比增长47.40%,高出全省出口增速(27.3%)的20.1个百分点。占比25.84%,较去年同期提高3.53个百分点。[孙跃进、李中元主编:《2018年山西商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2017年全省经济走出数年内“断崖式下滑”的不利境地,出现企稳回暖主要经济指标上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由疲转兴”。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进一步促进本省资源优化配置,拓展更大的经贸发展空间,发挥资源型地区的后发赶超优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山西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化解产能过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二,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对外经济交流水平提升

经山西省统计局核算,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1280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5224.3亿元,下降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0.8%;第三产业增加值6790.2亿元,增长9.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对外经贸方面,山西省出口规模不大,但近年增长快于全国。2015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47.2亿美元,全年出口煤炭23.2万吨,出口焦炭70.8万吨,出口镁及其制品5.8万吨,出口钢材146.1万吨,其中不锈钢72.4万吨,出口机电产品53.4亿美元,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9.6亿美元。2015年全年进口铁矿砂1341.0万吨,进口金额7.7亿美元;进口机电产品31.7亿美元。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6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8.7亿美元,增长2.8%。从2015年到2022年,山西出口金额平均增速12.2%,远高于全国(6.8%,)出口占全国比重有所提升,份额在2021年达到0.6%,比2015年高出0.2个百分点。2021年。山西省商务厅聚焦“十四五”外贸翻一番的目标任务,以富士康、太钢等龙头企业和太原武宿综保区、山西方略、兰花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为着力点,持续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外贸新业态提升、外贸转型升级、国际市场开拓、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发挥”五大工程,推动全省外贸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山西出口同比迎来超过50%的高速增长。在强化能源保障和推进产业转移承接上,山西通过“能源革命论坛”掌握煤炭资源话语权,在全球煤炭资源流动与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力争成为矿物质产业低碳化和碳材料制造基地,将山西从单纯的能源生产基地转变为辐射欧亚大陆的能源加工和集散中心。

其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与内陆开放优势

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的重点扶持区域,是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辐射优势,为山西深化与万里茶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山西省现有众多的经济园区和产业园区,也可以提供重要平台和载体支撑。2015年全省25个经济开发区(包括高新区)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6184.4亿元,增长4.4%,已初具规模。

山西的重商传统和晋商开放精神不仅使自身拥有众多世代传承的产品和技艺,更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乃至世界的品牌企业。山西品牌中华行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品牌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活动,至今已连续主办5年,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年山西品牌中华行围绕山西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推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聚集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构造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陆续举办了北京、上海、深圳三站活动。其中山西品牌中华行(上海)站活动,组织全省34家企业5大类1000余种优质产品参展,展示面积400平方米,展现了1000余种陶瓷和玻璃产品。

其四,山西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问题和路径选择

山西省高度重视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争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启动“一带一路”建设以来,省政府成立了副省长王一新为组长,27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对外经贸交流组、国际产能与装备合作组、境外安全保障协调组、基础实施建设组、宣传与人文工作交流组5个专业小组,组建了山西金控集团。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认识狭隘,行动缓慢,保障力量薄弱;国际产能与合作推进困难,国企怕担风险不愿走出去,民企没能力走出去;开放平台建设明显不足,现有口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不足,中欧班列甚少,企业对外合作成本较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不完善,目前仅有太原综合保税区、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兰花物流保税中心及部分企业建立的保税仓库,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虽然具备保税、仓储、物流、融资、联检等各项功能,但运营并不顺畅,太原机场进口水果口岸功能发挥不够、大同肉类进口口岸历时两年多建设缓慢,其它粮食种子进口口岸缺乏,贸易通关便利化投入不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电子口岸建设政府投入资金缺乏,进展缓慢等问题[孙跃进、李中元主编:《2018年山西商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山西省十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我省要积极参与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大力深化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全面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园区建设,要依托晋非经济贸易合作区,大力拓展非洲市场,深化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继续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海外一些友好省洲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同时,下大功夫改善我省面临着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加大科技教育创新、把人才资源当作第一宝贵财富,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振兴全省金融业。山西必须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要按照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齐抓,支柱产业和金融业并进的思路,鼓励科技创新,切实加大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其五,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推进,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山西结构调整和煤炭革命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有机结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西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先进理念促进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到60%左右。2014年我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6%、49.5%、13.6%。居我省工业增加值占比前四位的“煤、焦、冶、电”都与煤炭高度相关。2015年以来,山西16位省领导出访43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着力推进与世界14个煤炭国家,41个产煤省州开展多领域的务实合作,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省州高层、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代表来晋参加低碳高峰论坛。全省有6所高校接受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00多人[孙跃进、李中元主编:《2018年山西商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因此,立足国内煤炭资源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以煤会友,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把我省煤炭资源高效开发、清洁生产、洁净利用,应用科技手段,大力扶持山西煤炭的绿色环保开采,力争循环利用,做到安全、高效、清洁,这将是全省推进能源革命排头兵、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合理消费最科学、最现实、最可靠的途径。

其六,古为今用,建设文化强省。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全省各地许多市、县都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特别是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清官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五台宗教文化、长城边塞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纪兰精神弥足珍贵,必须引起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各地要加大开发保护力度。这些宝贵文化遗产都将会在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总体战略,特别是中外经贸往来、文化艺术交流中发挥及其重要的酵母与媒介作用。要积极转化科研技术成果,大力推介宣传山西,强力推进山西和相关城市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和文博活动的开展。可以说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万里茶路”申遗,既有利于我国整体的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更能促进山西资源优化配置,拓展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发挥李克强总理视察山西所讲的“两座富矿”的巨大优势。

其七,山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开放。山西的发展需要加大开放,内外并举。中央要尽快批准建立“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山西省政府要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加大对“岸、港、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晋商晋才回乡创业热度和多语种经贸人才的培养速度。国家要在经济建设项目安排上充分发挥山西的新能源基地作用和优势,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投资合作和旅游开发项目上充分挖掘和发挥山西的历史人文优势,在做好“老三篇”平遥、五台山、云冈石窟的同时,打造好“黄河、长城、太行”新三板。同时全省上下要着力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内外开放新格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很关键的问题是开放不够,人才不足;必须下功夫大力提升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全球视野、开放意识、总体素质和开放能力,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大胆先行先试,把山西的经济发展纳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真正形成东融、西联、南承、北拓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高地。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实现联动发展的意见》。《意见》旨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发<2015>10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这对推动山西与京津冀地区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联动发展,加快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新格局,把山西建设成为京津冀向中西部辐射的战略支撑带,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重大战略机遇。尤其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雄安新区的建设,为我省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医疗教育等领域承接优质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短板带来重大机遇。比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通道之一京昆通道支线忻州——雄安——北京高速铁路线的设计施工和正在建设的太原——郑州高铁的建成,必将有力地带动山西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太行革命老区和五台山的旅游业发展。

其八,山西民营资本亟需进一步发展,应在“一带一路”共建和万里茶路文化旅游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联互通、互尊互信,中外文明共享共进之路。其文化传承和经贸发展更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战略性强,涉及面宽广,操作难度大,山西民营资本参与、融入文旅项目,并推进万里茶路建设,在战略措施上要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支撑体系、提供融资渠道、强化风险防范和组织保障。

首先,要高度重视,充分创造条件,做好省内市场准入良性机制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市场变化准备

根据山西省工商联发布的《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山西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0390.6亿元,占GDP的4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西省市值、营业收入双百亿的14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两家为民营企业。近年山西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出台民营经济发展“30条”、“23条”和促进民间投资“40条等扶持政策,”并于2023年3月制定印发《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力求加大开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民间投资生机和活力。

(一)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开放时序和开放程度的不同,万里茶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地自然、气候、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整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例如,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万里茶路沿线地区的差异较大,在很多领域中的互补性强,也存在产业对接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和障碍。而且我国万里茶路沿线各省份在产业发展、对外开发、商贸物流等方面各具优势,山西与其合作仍然比较薄弱,合作领域和层次有待拓展和提升。

(二)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具有相互竞争性

山西与万里茶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随着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式逐渐趋同,贸易产品的互补性有缩小趋势,竞争性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来承接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加工组装环节,核心技术缺失,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强。

(三)贸易摩擦不断、风险防范意识需加强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激烈,亚太地区成为国际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而且万里茶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对较为复杂,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存在加大差异。山西民营资本能否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顺利合作,风险防范尤为重要。一是随着我国十九大召开后,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贸易风险预警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间沟通协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驻外使领馆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中亚两伊一带地区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我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旅安全、投资安全问题需进一步巩固。在我国继续亚丁湾海军护航的基础上,我国应在万里茶路沿线各国增加国际维和部队力量,同时应合理布局一批港口、仓储物流中心,以保障商品、人员等要素流通的便捷安全。三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山西与蒙古和俄罗斯在文化、习俗、法律制度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在国际贸易往来上的可靠成功率和磨合度有待加强。因此,亟需在对外关系、文化交流、国际商法、仲裁制度、民间习俗诸方面,通过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部门进行应用对策研究,加强全方位、深层次交流与合作。

(四)国家和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中,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较多,在很多领域中很难见到民间资本的身影,即使国发〔2010〕53号文件下发后有些领域政府已作了民营资本进入的规划,但进入的条框限制较多,再加之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和投融资体制的很多限制,导致民营资本融资难,真正活跃的空间不足。这突出表现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

其次,要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和走势

一是要关注世界各国内外政策。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进入了世界第二贸易大国行列,但我国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先进高精尖技术、核心技术、进口贸易壁垒短期难以打通。所以,全球贸易竞争与摩擦不可避免,海外企业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和经济走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继续开展好“丝路品牌万里行”活动,着力提升与万里茶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水平。深化与沿线区域的能源资源、特色农产品、煤机设备、文化旅游、交通建筑、仓储物流、电子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与沿线区域在科技、环保、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对接,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以项目为依托,抓住能源革命排头兵、综改试验区建设和构建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7〕42号文件,重点建设一批多边合作的国际产业园区。

三是加强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筹建山西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旅合作协调机构,构筑畅通平台,使文化交流合作与旅游往来常态化;积极筹划对外文化交流、文博展览项目,设立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基金;办好各类论坛、会议等国际高端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推介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和悠久灿烂的黄河根祖文化、炎帝农耕文化、舜帝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全方位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新版块。

四是进一步改善投资营商环境,构建和完善山西民营资本参与并推进万里茶路开发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制定和实施激励性、宽松开放的招商引才引资引智政策,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创新构建多层次金融政策,完善多元化、国际化融资渠道;推进全方位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平台,应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深层次推进海关程序、检验检疫和人员流动便利化;办好开发区、保税区、自贸区,试点更加开放的外资政策,探索更为灵活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金融监管模式。通过政策支持与措施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推动经济融合、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以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和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富民强省的高质量发展宏伟目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