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大数据 西安更“智慧”

2023-05-16 14:40:46   来源: 西安新闻网 5865
智慧城市能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安全等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西安有5G基站29316个,基本实现主要城区5G网络覆盖。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现在办事真是越来越方便,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生成了《不动产权证书》电子证照。”日前,在线办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市民陈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西安持续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深入,政府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不断丰富。截至目前,西安已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50339个事项实现在线办理,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93%。

强化顶层设计

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能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民生、环保、安全等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从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了解到,近年来,西安深化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融合,着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制定出台《西安市信息化项目集约统建统管实施办法》,创新建立了以市大数据局为主管、市级各部门提需求、西安市城投集团实施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集约统建统管模式。

按照“五横三纵”的架构思路(“五横”是用户交互层、业务应用层、平台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及基础资源层,“三纵”是安全保障、运营支撑和标准规范),突出一体化、全方位、数字赋能和现代化,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三大平台系统。西安构建了“平台驱动、业务协同”的数字政府业务架构,全方位提高政府数字化的综合服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与此同时,西安打造城市综合运营、智慧城市支撑、公众生活服务和产业创新发展四大能力,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政务运行六大领域智慧应用建设。统筹政务云体系建设,建成凤城八路主节点及西咸分节点两个数据中心,形成市级“一地两中心”架构格局,支撑全市各部门重要应用系统。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目前,西安有5G基站29316个,基本实现主要城区5G网络覆盖。航天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雁塔区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位列全国第二。电子政务内外网和国办专网,提供 3.1G 互联网出口带宽,覆盖 140 多个市级党政机关,13 个区县和 8 个开发区及所辖街道(乡镇),社区(村)电子政务网络覆盖率达70%。

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智慧城市服务功能更强大

西安搭建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了国家、省、市、区(县)数据共享传输渠道,汇聚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池”,为全市各单位提供数据查询、申请、共享、使用、监管评估的一体化服务。

西安聚焦数据资源管控与共享,推行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据管理“神经中枢”,持续完善人口、证照、信用、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为政务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秦岭生态保护、城市综合管理、执法监管、社会治理等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已归集57个部门1047项数据资源,建设6个基础数据库和10个专题库,拥有数据36.9亿条,数据接口累计调用500余万次,业务接口累计调用4000余万次,向社会开放环境质量、经济统计、交通旅游等数据491项。

西安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城市建设,继上海、武汉之后,完成115平方公里二维地理信息实体化改造和65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新生产,建成西安市全域地形级“实景三维”。目前,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基础,建设全市CIM基础平台数字孪生底座,服务全市业务应用及智慧城市管理需求。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累计接入摄像头9万余路,实现城市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西安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依托西安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及“长安e格”移动端APP等智慧系统,实现市、区县、街办(乡镇)、社区(村)、网格员信息互联互通、“屏对屏”指挥调度,构建起“手中有终端、空中有探头、阵地有平台、互联有网络”的多维科技支撑体系。依托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住建部国家平台联网互通,在全市易积水点增设雨量监测、视频监控等感知终端,实现城市防汛的实时监测预警、资源快速调度,有效驱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推进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汇聚接入水、电、气、暖等五大类共2万多个监测点位数据,为城市“生命体”随时进行体检,有力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西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模式。综合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出租车走航、烟火监控、卫星遥感监测等智能感知设备,打造智慧环保平台,构筑空天地一体化环境感知物联网,实现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推进智慧秦岭项目建设工作,建成了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开发应用秦岭卫士移动巡查APP,实现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聚焦“森林防火、水质监测、五乱治理”三大重点场景,完成了市级秦岭生态保护各系统数据资源的整合接入,实现了三大应用场景综合展示及监管,提升了数字秦岭综合监管能力。

让信息替百姓多跑腿

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85%

智慧城市建设让政府公共服务更精准、更精细和人性化。

西安搭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对接13个市级部门52个业务办理系统,搭建全市政务服务入口统一,实现全市政务服务数据同源、服务同质、业务联通、统一监察。50339个事项实现在线办理,事项网上可办率95.93%,全程网办率85%。其中,389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140个事项实现“两个免于提交”。

据了解,西安市政务服务总体指数从2021年的“中”组别提升至“高”组别,其中,“事项覆盖度”首次进入单项指标前十名。全面落实全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任务,围绕公民个人和企业法人全生命周期推出20类20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应用场景,累计办件48.2万件,平均减环节42%、减材料80%、减时限51%、减跑动42%,政府行政效能和企业群众获得感实现“双提升”。建设开发“i西安”APP,上线政务服务高频事项1075个、注册用户1026万,方便企业、群众“掌上办”“指尖办”。

“欢迎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每一次来电的背后,都有着来自基层群众最鲜活的民意、最直接的诉求。

为促进热线工作提质增效,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西安大力推进12345市民热线升级扩能,先后整合了全市50条政务服务热线。融合网站、微信、APP等渠道,实现“一号运行”“集中受理”,承接互联网+督察、省市长信箱、人民网留言等38个渠道市民投诉办理工作,成为解决百姓“急难愁盼”事项的总窗口。2022年热线话务量达到1311.9万次,其他渠道接件140万余件,产生工单约611万件,办结603万件左右,办结率达98.69%,满意率达92.14%。

同时,西安全力推动“接诉即办”改革,以12345热线平台为核心节点,驱动政府管理和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变革,探索热线诉求分类处理、分级响应、直派基层、协同办理的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及工单处理流程。目前,已在新城区、阎良区、西咸新区完成试点。

“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增添了‘利器’。”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西安深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多次入围全国榜单前列。

据了解,接下来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将优化“一地两中心”建设运维管理,探索建立存储、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机制,完成涵盖网络、系统、数据的立体安全体系规划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开放空间地理数据,扶持时空大数据产业发展;将“i西安”打造成西安便民服务的移动互联网端统一窗口;全面推广落地12345热线“接诉即办”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加强数据深度挖掘分析,提供智能化监管预警及辅助决策支撑;依托数字西安集团公司平台,统筹构建全市信息化项目的统一运维机制,做好全市信息化项目统筹统管建设成果的迭代创新。同时,研究探索政府资金补贴新模式,吸引推动生态联盟向产业实体迈进,助力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