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09-26 10:49:44 4802
今天我们应该传承这样的生态智慧,继续坚持生态兴来推进文明兴,推进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

李宏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参加首届“中国三江源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次之所以想和大家交流这个题目,是因为当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经被确立为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七一”讲话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进行论述。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怎样的现实需要,是当代学者所必须进行研究的。

如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详细论述之前,先明确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三是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让我们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如何回应现代化进程当中的这些问题和挑战呢?首先,要提到生态危机。这不仅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各国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当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大量耗费资源推进大量生产的同时,人们也在大量的消费。但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在全球蔓延,最后造成了生态危机。包括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引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今天的气侯治理、气侯变化应对,同样是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在不断地提升。作为一个执政党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分析:“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这种现代化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说到这里,我们都有深深的危机感。

中国正处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化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走?习近平同志认为走美欧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的。走西方老路、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是难以维计的。那么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现代化呢?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我们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生态文明框架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议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找准了现代化发展悖论的关键症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这不仅是对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类文明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人类社会如何实现永续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全会指出: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一系列突出的成就,归根到底在于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和指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最新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逻辑进行了深刻论述,并提出了“十个坚持”的精炼论述。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二是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六是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七是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八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九是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十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我们可以把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做一个系统的认识。例如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习近平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一个总结。我们知道大河流域孕育了很多的古老文明,一些原生文明在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断裂,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在原生文明中没有发生断裂的文明,这与我们祖先的生态智慧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应该传承这样的生态智慧,继续坚持生态兴来推进文明兴,推进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习近平同志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民生观。他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要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后老百姓有了更多对美好生态环境需求。当下我们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中论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和人一起构成了生命共同体,所以人类要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他提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就提醒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他多次阐释人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认识。我们现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一方面创造经济财富,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创造社会价值,留住乡愁记忆。再此基础上,去年3月7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于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不仅是青海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青海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仅打造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也提出将全省作为国家公园示范区,因此青海湖、祁连山、昆仑山等这些优质生态资源要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是青海走出的路,对全国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总书记还特别倡导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造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是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一个体现,也是在向全球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或者说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内容。怎样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绿色发展,他强调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实现协同共生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有辩证思维,不是传统思维所认为的发展就要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要限制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二者是可以实现相得益彰的。

各个地区资源的禀赋,生态环境的状况各不相同,怎样去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实现绿色发展呢?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准其定位,明晰定位后再继续探讨如何推进转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这一系统思维引领下,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形成全局性、整体性的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偏向一隅。以前我们在制定制度时,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意识。这就造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建设中很多突出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严厉有关系。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把生态作为统一的自然系统来看待。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强调要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大力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针对一些领域的制度缺失,一些领域法律的不完善所开展的工作。一方面强调制度方面的强约束,另一方面也强调积极动员全民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十年来连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们群众的共同财富,倡导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在垃圾分类这样一些看似小事,但又彰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养的工作上更要全力推动。建立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公众,我们都要积极的发挥作用,以共建共治促进共享共赢。

近些年来,党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我们看到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断地建立完善,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不断推进,使得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这样的严密制度。从2015年到2018年,完成了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态建设兵团第一轮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全覆盖;2019年启动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至今年全部完成。在督察过程中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问责,彰显了党领导的权威性。同时也调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拓宽举报途径。这项工作得到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强有力的制度。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接下来我们探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如何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有一系列的重要部署。例如构建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这一部署以国家重点区域为载体,强化分区施策,促进区域的协同。提出构建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具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他说:“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这一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尤为迫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为迫切;担当大国责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为迫切。

实现“双碳”目标要先立后破,不能够未立先破。因为当下富煤少气是我国的一个客观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今天讨论“双碳”目标一定要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论述:“我们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我们既要有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新能源怎样立起来?储能的设施怎样更加经济?破的过程怎样有序推进?这都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还要不断地提升生产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在这方面我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说取得了较大成效,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去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中国正式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一批国家公园。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工作方针,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国家公园建立,我国会逐步把自然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景观最独特的、自然遗产最精华的、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排在首位,是第一批国家公园。我们期待在未来青海会对生态环境更多的保护,推出更多的国家公园。

总之,今天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有信心的。在迎接二十大召开的背景下,我跟大家一样对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满了期待!谢谢大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