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

2022-05-18 11:22:46   来源: 新华社 3770
该影响力评估报告旨在调动全国博物馆的积极性,提升文物展览品质、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增强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国际表达的能力,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和世界文明“引进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物交流智库

2022年5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评测体系

第三章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总体状况

一、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一超多强”优势明显,考古“上新”多次刷屏

(一)故宫、上博、国博维持明显优势,各馆积极作为扩大海外影响

(二)多类型博物馆抓住发展机遇、立足自身特色走向国际舞台

(三)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势头迅猛,谱写跨时空文化传播新篇章

二、区域综合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上海博物馆一马当先,河南博物院成为热门“打卡地”

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三星堆话题火爆“出圈”,建党百年海内外深受关注

四、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丝绸博物馆凝聚内外合力,科技馆打造文博新势能

第四章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分地区排名

一、最受日韩受众关注博物馆前十

二、最受欧美受众关注博物馆前十

第五章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传播策略建议

一、立足特色深挖内涵,提高国际化策展水平

二、推动博物馆与新技术创新融合,拓展国际传播辐射力

三、健全媒体合作机制,建设海外话语新阵地

四、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加强博物馆对外交流合作,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第一章 概 述

一、项目背景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瞭望东方周刊、文物交流智库和中科智库研究院于2019、2020年连续两年联合推出《全国博物馆(展览)年度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商业门户网站、文博机构等对《报告》进行了上千次转载报道,矩阵式传播覆盖超9个平台,得到上千万网民关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仰韶文化发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全国博物馆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几代考古人经过坚持不懈努力、付出巨大艰辛,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三星堆遗址近期的考古新发现,在海内外引发热议,对深入理解探奥古蜀文化的祭祀场景和祭祀体系又推进了一步。2021年,全国博物馆人面对新冠疫情,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恢复与重塑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呈现了新趋势、新特点,为世界博物馆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1年,国家文物局持续推进《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落地见效,在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规范化建设、展览提升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期望服务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紧贴公共文化市场需求,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博物馆馆藏文物“活起来”为目标,持续探索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价体系,与博物馆一同致力于传播中华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二、项目介绍

项目以2021年全国博物馆海外舆情数据为基础,总结回顾2021年全国博物馆在展览策划、管理运营、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成果和业绩表现,统计分析中国博物馆(展览)的海外影响力构建情况,梳理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形成《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报告得到《瞭望东方周刊》的参与支持,评估数据和技术分析由中科智库研究院提供。

本次评估对象既包括国有博物馆、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也包括非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博物馆,以及纪念馆、陈列馆、科技馆等。此外,中央及各地的国有展览组织单位作为当前展览交流平台的重要参与者也被纳入评估范围。

本评估报告监测周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三、评估目的与意义

本报告全面评价我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的状况,评估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水平,梳理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研判传播经验与规律,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该影响力评估报告旨在调动全国博物馆的积极性,提升文物展览品质、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增强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国际表达的能力,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和世界文明“引进来”,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二章 评测体系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估全国博物馆(展览)在海外的影响力,结合相关数据提取和分析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

报告中综合指标的计算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即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加权求和,从而得到综合评价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y为综合影响力指数,为第j个指标得分,为第j个指标权重。

第三章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总体状况

一、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一超多强”优势明显,考古“上新”多次刷屏

“海外综合影响力”榜单通过对2021年全国博物馆进行多维评估,评选出综合影响力前十名。上榜博物馆地域覆盖北京、上海、江苏、四川、河南、浙江、陕西七个省市(排名不分先后)。其中,故宫博物院凭借各项指标的优异表现位列第一,连续三年蝉联榜首;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紧随其后,位列榜单第二、第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星堆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则凭借其在各分项指标中建立起的传播优势,首次亮相榜单前十。

表2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

(一)故宫、上博、国博维持明显优势,各馆积极作为扩大海外影响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入境旅游受到冲击,全国各博物馆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创新传播形式及文化体验,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解读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2021年,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提升,分值差距呈缩小趋势。随着博物馆改革进程不断加深,推进全国博物馆事业协调、均衡、高质量发展成为趋势。各地博物馆秉承新发展理念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创造性潜力,多渠道营造海外传播势能,取得了良好效果。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连续三年综合影响力排名遥遥领先,以其突出的综合优势持续受到海外观众的热切关注。海外媒体共发布涉故宫博物院报道约1.8万篇,传播覆盖70余个国家,谷歌学术英文文献量超520篇。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展览丰富度方面表现突出,将历年70余个优秀展览在官网云展陈,线下展览超十次,为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按下了“加速键”。上海博物馆活跃于主流海外社交平台,持续拓展文化影响力,全年累计发文量超1200篇。

(二)多类型博物馆抓住发展机遇,立足自身特色走向国际舞台

和前两年相比,今年榜单前十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不同类型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全方面、多维度、高水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独特作用。专题、遗址、革命博物馆因地制宜策划特色化、个性化展览,通过云端活动、协同创新、跨界合作等多举措形成海外影响力优势。中国丝绸博物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年举办考古、艺术、时尚、工艺、色彩等立足传统、实现国际表达共计十余项主题展览。三星堆六座商代晚期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成为去年最受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央视新闻全天候直播考古发掘现场,创新考古成果转化与传播的方式,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关注。三星堆博物馆迅速“上新”最新发掘成果,于2021年底新建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全面展示文物修复工作实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多个彰显和平、和睦、和谐的专题展,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取得了良好反响。

(三)博物馆数字化创新势头迅猛,谱写跨时空文化传播新篇章

2021年,在数字驱动下,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能力得到全面扩展。在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博物馆的线下跨文化传播实践虽严重受限,但数字媒介在文博领域得到跨界融合,成为博物馆对外交流、展示、传播的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文化服务,让博物馆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相比于2020年,2021年全国博物馆数字化体系升级优化,丰富了数字服务形式。上榜博物馆立足自身鲜明特点提供云展览、云游、云课程、线上论坛、数字文创等高质量、多样化的云端服务。

故宫博物院持续深入数字化建设,2021年度发布全景展览近十次,官网累计数量达70余次,将“全景故宫”“V故宫”“数字文物库”“数字多宝阁”等多种数字体验方式相结合,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在这一年,“数字故宫”新版本上线,为全球观众提供了更加立体的参观服务和智慧导览体验,可以轻松云游78处开放宫殿的全景和65873件文物的高清影像。

2021年,全国云展览不仅数量、类型有所增加,质量也得到全面提升。更多博物馆突破对展厅全景照片式复制的老套路,利用数字媒介开放的特点,创新展览新形式,创造出活泼生动、多样化、更富趣味性的虚拟展览。例如,上海博物馆推出《赶上春:江南文化数字专题》云展览,充分结合时空地理信息、社会关系分析、互动小游戏等可视化的数字手段构建了别开生面的展览空间,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在云端为观众提供了“可生长”文化产品。总的来说,博物馆虚拟展览的创作和演绎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观展体验。

二、区域综合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上海博物馆一马当先,河南博物院成为热门“打卡地”

“区域综合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榜单依据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出全国区域综合博物馆影响力前十位。上榜博物馆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上海博物馆头部效应显著,较第二位的指数分数差值近20,一举拔得年度头筹。其余博物馆分值接近,呈集中分布趋势,展现了激烈的竞争格局,整体海外影响力较前两年有显著提升。

表3区域综合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

具体来看,上海博物馆在各项指标数据中均表现上佳,在展览丰富度方面成绩尤其突出。2021年共举办四项出境展,即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牛年中韩生肖展”、“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特展、“漆,髹饰亚洲”展,以及在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的“龙与凤——天朝与天方的千百年艺术交融”展,占2021年全国出境展览的1/3,引发海外受众关注讨论300余次。同时,上博在本馆举办“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入境展,呈现来自7个国家的206件(套)瓷器和油画,包括法国吉美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珍贵藏品,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博物馆全年共吸引韩国联合通讯社、英国《独立报》、法新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9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聚焦,围绕特色展览、文创产品、博物馆形象等方面进行报道。上博持续活跃于主流海外社交平台,持续拓展文化影响力,全年累计发文量超1200篇,反响不俗。

位居第二位的河南博物院在品牌知名度、受众吸引力和行业声誉度上也具有一定优势。2021年,河南博物院获外媒报道超1000篇,报道媒体覆盖超30个国家,社交互动量超2.4万次。“国宝特展•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泱泱华夏择中建都”等展览同步在官网推出云展览,海内外受众可以丰富的视角,沉浸式体验中原文化之美。陕西历史博物馆位列第三,2021年累计吸引外媒报道逾500篇,辐射30多个国家。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其他机构主办“使命与生命——时代变革中的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30多家文博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现场参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博物馆和高校专家学者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参会,跨越时空限制,深入广泛地进行互动交流。

其他区域综合博物馆各有特色。首次上榜的成都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博“出圈”新模式,从服务意识、互动体验、数字藏品、跨界联动等多方面,赋能品牌传播。海外受众好评不断:“成都博物馆太令人惊喜了!”“在成都博物馆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珍品。”成都博物馆2021年在官网上线“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等多项云展览,同时还推出中、英、日、韩、法5种语言导览服务,为海内外受众访问提供便利,进一步拉近受众距离。山西博物院同样因为不俗的表现首次进入总榜前十,该馆去年举办的“从地中海到中国:丝绸之路文物展”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展览,190余件文物涵盖了环地中海、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广大地区。首都博物馆作为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共同承办“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全面梳理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得到国际媒体的广泛好评。

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三星堆话题火爆“出圈”,建党百年海内外深受关注

“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榜单依据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出全国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影响力前十位。故宫博物院居于榜首,受到海外关注度最高。中国国家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列榜单第二、第三。整体来看,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中遗址类和革命类博物馆综合影响力指数相较于2019、2020年取得突破式的发展。热点事件和重要纪念日成为博物馆拓宽海外影响力的关键引擎,上榜博物馆结合相关话题积极策划传播活动,对于提高海外关注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4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

自2021年三星堆最新考古发掘信息公布以来,三星堆相关话题多次刷屏,三星堆博物馆海内外流量与人气火爆出圈。据统计,2021年入馆人数达146.8万人次,同比增长380.7%。三星堆博物馆获海外媒体报道约3000篇,报道媒体覆盖超40个国家。法新社、《联合早报》等13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重磅报道,助力三星堆品牌越擦越亮。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三星堆博物馆也取得了亮眼的传播效果,超2000万海外网民云参观三星堆文物。脸书、推特、优兔等平台发布相关帖文500余篇,网民参与互动近10万次。金沙遗址博物馆和三星堆博物馆近年来合作密切,共同推进“古蜀国遗址”的申遗工作,并联合举办古蜀文明展,巡展上海市、杭州市等总计60余个城市。古蜀文明因其鲜明的特色在世界早期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密切。“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之“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21年9月在成都举办,来自美国、墨西哥等博物馆和机构的专家以视频形式出席会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革命纪念馆发挥承前启后红色基因的桥梁作用,展览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程和伟大建设成就,包括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多家革命纪念馆进入榜单前十。为献礼建党100周年,2021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多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和外国嘉宾前往参观。在海外平台该馆的网民认可度较高,帖文平均互动量达260余次。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109个,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之“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之“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讲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共呼吸的故事,在海内外获得较高关注而榜上有名。

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策划相关纪念展览及纪念活动,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韩国独立纪念馆协办的“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以中国和朝鲜半岛为中心”于9月18日开展并同步推出云展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举办多个捍卫和平的艺术、摄影、人物专题展,如“2021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为什么是她——张纯如与《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兼具国际语境与中国表达。2021年,多年来的相关学术成果也集中出版,包括10余种图书与杂志,其中英文著作1部、德文译著1部、日文期刊2期、英文期刊3期。各纪念馆取得不俗反响,累计外媒报道达1560余篇,辐射国家40余个,社交帖文网民平均互动量活跃。

四、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丝绸博物馆凝聚内外合力,科技馆打造文博新势能

“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榜单依据综合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出全国专题类博物馆综合影响力前十位。中国丝绸博物馆凝聚内外合力,凭借自我推广、外部认可等综合表现位列第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等7家博物馆紧随其后,指标数据接近。整体来看,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上榜博物馆领域更加多元,涉及艺术、科学、自然、民族等多个主题,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表5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

位列榜首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立足自身亮点特色,重视国际表达,推出“视界·2021全球旗袍邀请展”“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展等吸引海外受众兴趣,激发情感连接的国际性展览主题。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文化服务力尤其是社会推广力方面亦有突出表现,是上榜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在海外社交平台自发文上百条的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注重海外媒体建设运营,积极自主发布内容,设置话题标签,设计账号联动,鼓励观众评论分享,以年轻化,有温度的语言表达方式,融入海外社交媒体生态。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声誉度方面同样表现较优,吸引海外相关报道超600篇,覆盖全球34个国家、6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其中,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时尚2011-2020:回顾&重塑”时尚论坛暨“云荟:中国时尚回顾大展2011-2020”,获美通社、联合早报、卫报等海外媒体聚焦报道。同时,第四届“国丝汉服节•唐之雍容”等活动也获得澳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等媒体关注。在纺织生产、丝绸起源与发展等国际学术研究中,中国丝绸博物馆体现出较高学术研究价值,谷歌学术相关英文文献量超40篇,国际学术声誉度传播效果凸显。

2021年专题类榜单亦在多样性上带来惊喜。艺术、科学、自然、军事、农业、古籍古建等专题博物馆各有千秋,以自身特色和创新能力展现出旗鼓相当的影响力。排名第二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献礼,以一贯的高水准策划专题展览十余项。其中,2021年9月举办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掀起海内外关注热潮,媒体报道近1万篇;2021年8月开展的“栋梁——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引发海外相关学者、爱好者对梁思成先生的追忆与关注,报道和帖文6000余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积极开展线上国际交流,与重要国际事件相结合, 为庆祝中瑞建交70周年与瑞士大使馆联合举办“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 2021年3月线上连线参展艺术家艾伯丁和祖罗,探讨创作与发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更是以扎实的学术研究及丰富的学者资源,通过教育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2021年共举办线上学术讲座30次,线上导览11次,学术论坛3场,艺术沙龙4场,公开专题研究14篇,以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海外收获崇高的行业声誉。

科技类博物馆亦有突出表现。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上海科技馆同时上榜。在博物馆数字化升级的大趋势下,科技类博物馆强化自身属性,加大数字化力度,以科技创新提升参观体验。其中,中国科学技术馆2021年度推出5项带有VR体验的临展,特别是3月开展的“从这里飞向太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配合2021年中国航天重要事件,打造仿真太空场景、沉浸式载人航天体验、航天环境模拟训练等科技含量极高的展览体验模式。其间,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天宫课堂”的地面主课堂,连接太空空间站航天员,为全国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授课,并以多种语言进行全球同步直播。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国科普事业迈向新高度,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展示阵地的国际角色。

第四章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分地区排名

一、最受日韩受众关注博物馆前十

“最受日韩受众关注博物馆”榜单依据日韩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数据,评选出全国最受日韩受众关注博物馆综合影响力前十位,故宫博物院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因历史及地缘因素,东北地区博物馆受到日韩观众更多关注。分类型来看,历史文化类、专题类博物馆占据七席,成为日韩受众的关注焦点。

表6最受日韩受众关注博物馆TOP10

故宫博物院一如既往受到日韩媒体的聚焦,2021年共有相关报道500余篇,再创热度新高。其提供的日语、韩语版线上展览打破时空限制,为日韩观众提供了随时随地观展的便利条件。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访问故宫博物院,更是引发日本社会友好关注。

从榜单可见,历史文化类、专题类博物馆尤为受到日韩地区关注。敦煌因其独特的佛教艺术魅力受到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日韩观众欢迎,敦煌研究院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始终保有特殊地位。为配合“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而举办的“中日韩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全面回顾了中、日、韩三国的敦煌文化交流合作历程,对加深各国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起到积极作用。敦煌学在国际显学学界热度不减,截至2021年底,敦煌学信息资源库共汇聚文献资料、图片、多媒体信息共33万余件;数字敦煌项目完成30座洞窟,4000多平米面积壁画的数字化展示转化。

此外,博物馆也为观众面对记忆、反思历史提供了重要承载。2021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0周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完成改造升级,重新梳理和展示重要近代历史,日韩媒体密切关注,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有关新闻。旅顺博物馆因历史等因素受到日本媒体及观众关注。其中敦煌藏品为一大亮点,2021年出版的集大成之作《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之《旅顺卷》首次刊布50余件旅顺博物馆收藏“大谷收集品”敦煌丝绸,再次吸引国际瞩目。

二、最受欧美受众关注博物馆前十

“最受欧美受众关注博物馆”榜单依据欧美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数据,评选出全国最受欧美地区关注的博物馆综合影响力前十位,中部和东部地区综合博物馆在此榜单表现突出。其中,苏州博物馆榜上有名。

表7最受欧美受众关注博物馆TOP10

对比专题类博物馆在日韩地区受关注程度较高,综合类博物馆则在欧美榜单占据更多席位。具体来看,故宫博物院在欧美关注榜单上获得81.02分,超过其在日韩榜单中的表现,在欧美地区更受观众欢迎。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其综合展示中华文化的自身定位,以及活跃的展览交流、丰富的素材在海外展开了有效传播,巩固了在欧美地区的品牌价值。2021年举办的“殊胜大足——大足珍贵石刻特展” “承先启新——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等展览获欧美媒体广泛报道。“月球样品001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受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中文网、雪花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超30篇。

苏州博物馆西馆新馆将目光放眼国际,首期推出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世界文明展“罗马:城市与帝国”。首都博物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推出“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于中秘建交50周年之际引进“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文物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撞响和平大钟仪式、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专题展等活动,均受到欧美媒体强烈关注。在内涵和技术的支撑下,博物馆铭记历史的理念、重塑创新的动力不断扩散传递,博物馆口碑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第五章 全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传播策略建议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阵地。“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教会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打开我们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观点。为持续全面提高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和理解,中国博物馆可在五个方面继续探索深化。

一、立足特色深挖内涵,提高国际化策展水平

加强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挖掘,要树立“策展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创新拓展展览阐释和叙事的形式,探究兼具地方特色和国际表达的策展主题。从海外观众视角出发,因地制宜展开本地化释展,平衡展览中体现的专业性与通俗性,用海外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讲好中国文化和故事。

二、推动博物馆与新技术创新融合,拓展国际传播辐射力

加强馆藏文物资源整合和数字化保护利用,有序推动文物资源的开放共享,完善博物馆资源授权服务流程。坚持文物交流展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构建文物展示的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推出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国际文物交流体系,扩大中华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三、健全媒体合作机制,建设海外话语新阵地

中国博物馆应建立与主流媒体的协作机制,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利用,把握当前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建设海外媒体传播体系,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为提升中国博物馆海外影响力进行长远布局。

四、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博物馆应首先对馆藏研究加大投入力度,挖掘梳理馆藏资源,依托物联网技术,完善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积极构建知识图谱,鼓励研究人员产出,提高质量,创新角度;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峰会论坛展示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中国博物馆学术话语体系。

五、加强博物馆对外交流合作,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探索国际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提升中外博物馆领域合作水平,加强与相关国家博物馆在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公众传播、文物保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联合办展,加强联合研究,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和世界文明“引进来”,既要系统对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加强域外文明在我国的展示传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