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驱动大西安高质量发展

2022-02-23 19:01:28   作者:徐蕴峰 3765
2022年是开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也是西安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西安把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1年,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中国经济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跃上114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1%,预计占全球经济比重超18%,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左右;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货物进出口总额达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创新驱动发展更加强劲,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以一张优异的答卷,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西部地区优势显著,未来发展前景向好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增速领跑全国。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58万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21.3万亿元。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西部大开发再一次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瞩目的热点战略之一,西部地区步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生态资源丰富,具有政策、区位、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后发优势,将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上面有更大作为、更多贡献。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开发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效率等方面都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分、丰富、体系化的政策供给。在全方位开放格局下,西部地区因其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西部地区众多城市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合作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设立的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作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蓬勃成长,以高水平开放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

  在诸多国家战略利好的加持下,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不断向西部集聚,极大地加快了西部地区创新驱动步伐,未来西部经济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同时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为西部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不仅为当地带来投资,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还能更好地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迈向新台阶。可以预见,随着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在西部集聚,带动西部地区新基建不断完善,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必将激发西部地区创新创造活力,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西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在现代区域经济格局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能力强、空间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西部城市中,西安是国家明确建设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制造业基础、文旅资源等多方面优势禀赋,面临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重大改革试点、重大支持政策叠加机遇,以及数字经济助推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正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西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次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西安在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勇担国家使命、省会责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通过筑基固本、补短强弱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努力推动西安发展实现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升级,不断壮大城市实力、提升城市能级。“十三五”末期,西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城市形象品质不断提升。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在西安举办第一届以来,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互联互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搭建投资贸易平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助推西安在世界舞台上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全面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

  2022年是开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也是西安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西安把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月8日,西安举行2022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省市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543亿元。今年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897个,总投资2.5万亿元。2月16日,西安举行“遇见新西安”系列招商活动启动仪式暨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大会,总签约项目212个、总投资27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6个、外资项目8个,10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4个。签约项目聚焦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展望“十四五”,西安已经擘画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西安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做强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做精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实现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到2035年,西安全面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彰显中华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高质量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3月,陕西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为创新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加速加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也是西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2月10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西安调研时强调,创新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创新驱动这篇大文章做好。要进一步做优秦创原平台,提升聚合力、辐射力,加速催生一批科创企业、科创产业。2月8日,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在安排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要抓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围绕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强化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加快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将创新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西咸新区是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形成“一总两带”的秦创原建设总格局。自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西咸新区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示范效应,优化创新生态,释放创新活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2021年,西咸新区共引进孵化器20家、专业服务机构48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240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6.88亿元,14家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同力重工作为首批企业登陆北交所。启动建设金湾科创区、科创生态岛等科创载体93个,设立总规模46亿元的10支基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西咸新区因此成为人才聚拢、资金聚纳、成果聚汇、服务聚集、要素聚合、发展聚变的总引擎、大平台。西咸新区作为陕西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的吸引力、示范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项目落户西咸新区,创新资源也不断向秦创原总窗口聚集。2月10日,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2022年一季度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活动成功签约项目48个,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10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行业500强企业3家,总投资额达860.46亿元。本次项目集中签约拉开了西咸新区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加力秦创原总窗口成势、加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序幕。2月22日,西咸新区与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签署“十四五”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领域涉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新基建及新型城镇化、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此举将推动西咸新区进一步强化政银合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和“两链”融合注入金融力量。

  西安高新区在秦创原中有着重要定位,是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西安高新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信创产业,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联合中国商业史学会、国声智库等建设“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致力于将西安软件园打造成为“数字丝路明珠”。2021年,西安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在西安高新区建设丝路科学城。丝路科学城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将为秦创原总平台建好策源高地、当好开路先锋、提供实践范例,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两链”深度融合提供高新方案、贡献高新力量。丝路科学城不仅是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核心板块,也将是未来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

  2月8日,西安高新区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年计划投资255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破土”,打响了西安高新区2022年“四个高新”提速起势的第一枪。其中包含多个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是“产学研政”多方合作共建的典型代表,更有秦创原“高精尖”“两链”融合的示范项目。2月15日,西安高新区举行2022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系列活动。共签约项目26个,累计金额533亿元,涉及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等领域。西安高新区用一个个大项目,塑造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样板,践行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使命,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了强劲动力。

  西安更多区域迎来一季度投资“开门红”

  实现一季度投资“开门红”的还有西安国际港务区、曲江新区等多个区域。2月15日,国际港务区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26个,总投资287亿元,年度投资85亿元。同一天,曲江新区举行一季度集中开工暨项目建设推进大会。集中开工项目52个,包括13个文商旅融合项目、14个社会民生项目、25个城建及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483亿元,年度投资143亿元,开工项目为历年一季度数量之最。

  西安国际港务区服务西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经济。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年度开行3841列,运送货物287.3万吨,历年累计开行11415列,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常态化开行跨境电商专列,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设立西安国际港站,建设具有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作用的港口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全力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国际港务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离岸贸易、保税研发、数字贸易等国际贸易业态。

  国际港务区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推进港贸、港产、港城融合,形成以临港经济板块为核心的六大产业格局,实现从运输通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以智能显示、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为主导产业,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园区。目前,该产业园一期起步区已建成投用,聚集了京虹显示、硕达视创等十余家智能显示、智能家电企业,康佳智能家电总部正在加快建设,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齐头并进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有效融合。未来,“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还将聚集新消费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预计亩均产值可达1200万元,带动就业约1万人。

  曲江新区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目前,曲江文化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48家,约占全市1/4、全省1/10。曲江文旅产业项目布局已覆盖12个省30多个城市。

  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荣升5A级景区,碑林、小雁塔、易俗社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全面推进;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商业步行街,创下日接待量超85万人的历史纪录;“西安年·最中国”成为现象级文旅融合案例,《梦长安》《大唐追梦》《再回长安》等一批实景演出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国际马拉松等文化盛宴为西安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西安“老字号”振兴步伐全面加快,45家高品质酒店和超过137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成为旅游消费聚集地。“十三五”期间,曲江游客接待量累计达4.1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83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形成产业要素齐备、融合效应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新型智库建言西安创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时期,面向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未来,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城市智库建设。发挥“西安国际城市智库”作为思想生产者、决策咨询者和城市故事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对“十四五”期间西安经济、科技、产业、文旅、生态、城市建设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以智慧和思想助力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二是重视人才建设。坚持人才引育双轮驱动,聚焦“高精尖缺”,精准招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带领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西安;加强关键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联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智库、学会、企业等共建“丝路国际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西安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施“西安英才计划”,高标准建设“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平台,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成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高地,为陕西、西安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发挥陕西行业研究会、协会、商会在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方面的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信息数据枢纽建设、人文情感枢纽建设为重要支撑,深化西安“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商贸物流枢纽方面,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持续推动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立足西安打造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争当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样板。在信息数据枢纽方面,创新数字合作机制,搭建国际数字合作平台,发挥好数字经济国际盛会作用、《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作用,继续办好全球程序员节、全球硬科技大会等重大品牌活动,不断推动数字领域合作,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在人文情感枢纽方面,大力促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着力打造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智库峰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部绿色生态发展论坛等交流平台,推动更多国内外会议、展览在西安举办,建设云会议会展平台。大力支持大唐西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文旅、文博领域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发挥中国商业史学会优势资源,深度挖掘“一带一路”历史、商贸和文化,同时链接全国各地商业史经济文化机构,聚智聚力在陕西筹备建设“中国商业史学会博览馆”。该博览馆致力于倡导“商贸富国、商联天下”的文化精神,有助于提升我国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为西部地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不可或缺的商贸文化战略支撑,为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智库专家;陈云 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西安市场主任、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运营中心主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