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021-01-21 17:29:42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194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矢志不移推动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王茂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矢志不移推动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度重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具体举措,为我们推动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 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更贴近生产一线,更了解市场需求,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由企业主导的创新,成果直接面对市场,可以确保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也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现象。因此,企业要主动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治理机制,切实将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让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效衔接,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了更好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创新生态环境、人才队伍、机构平台、协同机制构建及要素资源的投入。

第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各界要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增强创新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释放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自觉树立创新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视角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要强化创新文化培育,激励员工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各级管理者要做好创新理念宣贯,宽容创新失误,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要支持创新,参与创新,为创新者排忧解难、鼓劲提气,强化对创新贡献者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提高基层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促进产学研人才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要素作用,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构建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创新骨干人才,在薪酬待遇及职级安排上要给予合理的倾斜。

第三、要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支撑平台。政府相关部门要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及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中试基地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撑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信息收集和发布网络平台,为合作创新提供技术咨询和市场信息。促进科技中介综合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经纪、评估、服务和咨询等专业化及社会化服务。

第四、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协同创新主要体现在目标驱动、要素聚合、优势互补及合作共赢等方面。为此,企业要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创新团队建设,明确创新团队成员的分工职责,明确协同创新目标、创新策略及实施路径等,强化协同创新的过程管理,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基于问题和需求导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支撑机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成效评价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等。形成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互支撑及互利合作。

第五、要布局和利用好创新资源。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积极整合行业现有创新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相关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支出占企业运营收入的比重,提升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性。要设立专项的研发资金,并促进科技与金融相互结合,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要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注重引进国际创新资源。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及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宏观层面来看,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微观层面来看,有助于推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明确自身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分工角色,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提升协同创新效果。政府相关部门要支持产学研协同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强化标准引领, 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要着力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目前,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必须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必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必须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突破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强有力作用,有效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这是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热点推荐
  • 【产业观察】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23-03-09 12:03:37

  • 【科技创新】为科技自立自强厚植科学文化沃土

    科学文化被认为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土壤。在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的今天,我国科学文化水平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文化,又该怎样进一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2022-05-06 10:05:18

  • 刘忠范: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学术研究】刘忠范: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刘忠范认为,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创新资源的碎片化倾向日趋严重、创新潜力和创新意愿割裂等问题。如何从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解决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是改革的深水区,也是必经之路。

    2021-04-19 1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