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治理能力的三重旨归

2021-01-18 19:44:10   来源: 北京日报 173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王雪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此时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大的感受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更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要,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预见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识先导和基础条件。创新体制机制需要研究掌握各种风险挑战发生的特点及其变化演进的基本规律,尽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各种困难、各种风险,从制度上做好常态化防范和应对准备。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直面风险。重大风险挑战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来临,冲击力非常大。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领航者”,人民群众就容易失去信心和方向感。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有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主心骨,从而更好地直面风险,转危为机。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抗击风险。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容易传导、叠加、演变、升级,相互交织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各自为战、零敲碎打是绝对不行的,必须从全局出发,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就改革局势而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时代改革突出全局性和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相较于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的敢闯敢试,当前改革更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性,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对改革的系统性、关联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纵向上,各项改革措施要环环相扣,形成紧密关联的科学体系;横向上,各领域、各地方的改革措施要相互契合,形成相得益彰的强大合力。因此,开启全面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问题,产生综合效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题中之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应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我国国家制度发挥了根本性、基础性作用,展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使人们对制度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体系,增强制度供给能力,将制度设计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转化为现实的制度体制机制,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时代中国治理本质是人民之治,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治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一是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中,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二是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点推荐
  • 【学术研究】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四

    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维系各族命运,团结每个个体,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

    2023-06-16 09:06:51

  • 【理论学习】从中华文明创新性看中华民族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三

    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2023-06-14 16:06:53

  • 【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课题组赴丽江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课题组一行在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进峰带领下,于2021年5月26至29日在丽江调研。

    2021-10-01 1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