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商贸报道与中国经济发展 ——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发现

2020-08-05 20:22:14 43233
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辉煌经济成就离不开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从媒体报道入手分析贸易这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从总体上讲,我国媒体对于贸易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而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媒体对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贸易形式的关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近年来媒体报道围绕中美贸易争端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媒体商贸报道与中国经济发展

——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发现

李涛 徐翔 屈琳珊 何宇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辉煌经济成就离不开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从媒体报道入手分析贸易这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从总体上讲,我国媒体对于贸易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进而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媒体对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贸易形式的关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近年来媒体报道围绕中美贸易争端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媒体报道 文本分析 贸易 经济发展

一、对于人民日报中的贸易主题的文本分析

自1946年5月15日创刊以来,《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记录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宣传党和政府政策主张的重要报刊,在国内的报纸类媒体中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了更好得了解媒体报道中贸易一词及相关概念的含义变化,我们搜索、整理了《人民日报》文章中包含“贸易”一词的报道,通过分析报道的关键词变化,刻画媒体报道中“贸易”一词的跨时期演变,并探索导致这一含义演变的可能得历史原因。从总体上,按照贸易主题的关键词变化,我们将《人民日报》建刊以来的这段时间分成六个历史阶段,针对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分析《人民日报》的主题词变化和其经济学含义。

1. 国共内战时期(1946-1949)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由于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大西南,国内赢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因而经济贸易活动也日趋活跃起来。国共内战爆发后,中国大致分割为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控制的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1946-1949年,由于国民党对解放区实施严格的经济封锁,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一方面以抓好工农业生产为工作重点,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商人来活跃解放区和国统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这是因为这些原因,这段时间《人民日报》对于贸易的报道存在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对国统区的报告更多地关注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贸易协议,及对于国统区物价水平、贸易情况的描述。对于解放区地报道围绕共产党如何组织人民开展工农业生产,及贸易部门和公司进行的各项活动。因此,《人民日报》该段时间对于贸易的报道以“生产”、“工人阶级”、“物价”、“规划”等词语为核心,体现了较强的阶级斗争性。

表1.1  1946-1949年《人民日报》对解放区和国统区贸易报道的对比

表一.png

图1.1  1946-1949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2. 国民经济恢复及中苏友好时期(1950-1957)

与国共内战时期相比,建国之后《人民日报》报道中与贸易相关报道的关注内容和关键词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重点关注工农业生产的同时,特别关注国内物价问题和产品出口问题。由于连年战争,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实现货币统一和稳定物价,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更有利于贸易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50年《人民日报》连续发文,讨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东北等主要城市地区的物价情况,报道中与贸易相关的报道常与稳定物价相关。

从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角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整个世界日益分化为相互对抗的两大国家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1949年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政策,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进行的,而且主要是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大国之间开展国家之间的贸易。《人民日报》也大量报道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政策,与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随着战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苏联的帮助,中国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国家“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国内贸易也欣欣向荣。正因为以上原因,《人民日报》对于贸易的报道重心开始向“生产”、“物价”、“出口”、“和平”、“农民”、“合作社”、“运动”、“商品”等关键词转移。

遇到强调的是,虽然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和不断强调社会主义阵营制度的优越性,并且通过国家统一调拨、市场操作等方式控制国内贸易中各个商品的价格及品种,但是却未否定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组织国营单位对私营企业进行扶持。例如:《人民日报》1950年6月《国营贸易对私营企业的扶植》一文中列举了国营企业通过委托加工、订货、代销、代购等方式,帮助私营企业恢复生产销售。国营企业与私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解决了私营企业生产的资金周转困难、生产质量较低的问题,在生产技术上和成品质量上、速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图 1.2  1950-1957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3. 中苏关系破裂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

1958-1965年,从总体上看,《人民日报》对贸易问题的关注度呈日益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中苏政治关系的破裂,中苏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渐中断;二是随着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贸易的重要性也随之下降。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主要通过计划调拨的方式来进行配置,而日用消费品则主要通过商品交换的方式进行调剂,贸易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显著下降。

在1958-1965年这段时间,随着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中日关系日渐缓和,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渐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暴露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问题,《人民日报》报道中出现例如“‘卫星’齐上天,跃进再跃进”、“干劲排山倒海,措施千方百计,时间分秒必争,指标超额完成”、“钢铁产量十五年赶过英国有充分保证”等较为激进的内容,国民经济逐步进入了调整时期。国内外政治关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民日报》对贸易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关注方向。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人民日报》对贸易问题的关注度下降到最低点。受这段时期国际政治关系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人民日报》对贸易问题的关注对象主要集中于“中日关系”、“和平”、“苏联”、“斗争”、“政府”、“友好”等话题上。

图 1.3  1958-1965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在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干扰,有的时期甚至出现过停滞或倒退,这对贸易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在这期间,国际关系的相对缓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贸易的发展,与之前、尤其是50年代的对外贸易不同的是,我国除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建立外贸关系外,中日贸易、中美贸易也随着政治关系的缓和而逐步开展。《人民日报》对贸易问题的报道中,对外事活动及国外其他国家的发展程度关注度急剧升高,《人民日报》对贸易报道的关键词主要集中于“代表团”、“访问”、“中日关系”、“苏修”、“贸易代表团”、“宴会”、“外事”、“友好”等。

图 1.4  1966-1976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5. 改革开放初期(1977-1992)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民经济运行日渐好转,中国快步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人民日报》中包含“贸易”一词的报道数量和频率也迅速攀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纷纷进入我国。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友好”、“访问”、“代表团”、“对外贸易”、“出口”等词语依旧是该阶段前期的主要内容。

与此同时,在我国农村区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和确立,开始进行一场深刻的土地改革,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我国农副产品日渐丰富,带动了农村集市和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发展。随着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美与1979年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苏关系也逐渐缓和下来。随着整个国际局势的缓和,国际贸易环境日渐宽松,国际贸易关系日渐紧密。

从1984年开始,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内贸易日趋活跃,国有企业的概念逐步建立。随着国有企业“利改税”工作的逐步推进,国有企业独立核算的经济制度也逐渐确立起来,国有企业逐步转化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这一关键词也在1986年,首次成为《人民日报》的贸易相关报道关注的重点;二是随着中央及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认识到商品经济理论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在1985年作为包含“贸易”的关键词44次,1987年出现52次,1988年出现49次,1992年出现60次;三是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活动的发展。

图 1.5  1977-1992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期(1993-今)

改革开放开始二十多年后,关于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这种争论一方面源自于改革相关理论发展没有赶上实践的速度,另一方面源自于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一些必然问题。在改革理论方面,传统主流经济理论一直把商品经济定性为资本主义性质、把计划经济定义为社会主义性质。在改革实践和经济发展方面,由于商品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计划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的1992年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对于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共十四大上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在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国内贸易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加速发展。自1992年开始,《人民日报》报道中“合作”这一关键词一直成为贸易的重心。“会谈”、“对话”、“协议”等是国家推动贸易发展的主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市场”和“政府”作用的认识,在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2015年开始“一带一路”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战略,与早期的贸易不同,我国在强调贸易发展的同时,对于“创新”以及“文化”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我国的贸易范围及贸易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合作共赢成为关于贸易的媒体报道的最重要的关键词。

图 1.6  1993-2019年包含“贸易”报道的关键词

二、 媒体报道与我国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1.  媒体报道的历年变化情况

本文以《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为样本,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分别统计包含“贸易”或“电子商务”的新闻报道数量,生成指标TMedia和EMedia。为了避免报纸发行总量和扩版的影响,使用《人民日报》年度总报道量进行量化处理,分别得到包含“贸易”和“电子商务”媒体报道的比例,指标名称为TRMedia 和ERMedia。图1和图2分别为《人民日报》中含“贸易”和“电子商务”的新闻报道的历年走势图。

由图2.1可知,《人民日报》中包含“贸易”的媒体报道总数量(TMedia)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新闻报道的总数量高达2524。“贸易”的媒体报道最小值出现在1946年,新闻报道的总数量为124,主要原因是抗战战争刚结束,经济贸易活性比较低。相应的,从含“贸易”的媒体报道的比例(TRMedia)来看,总体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状态。从1946年起,含有“贸易”的媒体报道比例不断上升,直到1953年上升至峰值,比例高达7.94%。媒体对贸易的关注度的提升与当时国内经济复苏和中苏贸易相对活跃相关。随后,我国相继进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媒体对于贸易的关注出现迅速下降,在1969年再次进入低谷,媒体关注的比例仅为2.39%。1970年后媒体对贸易的关注迅速攀升,呈现出不断波动的情形,再次的高峰出现在2002年,表明中国加入WTO后,媒体对贸易的重视。

图片13.png

图2.1  1946-2016年间含“贸易”媒体报道数量和比例的走势

图2.2为《人民日报》中含“电子商务” 的新闻报道总数量和比例的变化趋势。从报道总量指标(EMedia)的变化可知,1995年在《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含“电子商务”的新闻报道。之后,媒体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在2000年出现高峰值,媒体报道的总数量为411,相应的报道数量比例(ERMedia)为1.23%。2000年之后,无论是报道的数量还是比例,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在2005年出现低点,总数量为47篇,报道比例为0.13%。2006年至2016年媒体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出现急速上升,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不断提升。

图片14.png

图2.2  1946-2016年间含“电子商务”媒体报道数量和比例的走势

2. 媒体报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从产业结构、经济增速和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刻画,指标分别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Ind)、GDP增速和人均GDP的自然对数,为更加直观的展示媒体报道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部分使用散点图来表征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图2.3为含“贸易”的媒体报道比例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的散点图,红线为两个变量的拟合线。从图形可以发现,含“贸易”的媒体报道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成正相关的关系,但正相关的程度比较弱,拟合程度为1%。图2.4为含“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比例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的散点图,红线为两变量的拟合线。由于1995年之前,《人民日报》尚未对“电子商务”作系统性的报道,导致大量的观测值聚集在纵向坐标轴中。从散点的分布和拟合线的走势可以看出,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比较强,拟合度为48%。表明媒体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中国第三产业的发胀,优化产业结构。

图2.3  含“贸易”媒体报道比例(TRMedia)与第三产业比例(Ind)相关图

图2.4  含“电子商务”媒体报道比例(ERMedia)与第三产业比例(Ind)相关图

图2.5为含“贸易”的媒体报道比例与GDP增速之间的散点图和拟合线。从图形可知,两者大体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拟合度为6%。进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从媒体关注度来看,其对经济增速的促进作用有限。同理,图2.6为含“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比例与GDP增速之间散点图和拟合线,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但拟合程度比较低。

图2.5  含“贸易”媒体报道比例(TRMedia)与GDP增速(GDPRate)相关图

图2.6  含“电子商务”媒体报道比例(ERMedia)与GDP增速(GDPRate)相关图

图2.7为含“贸易”的媒体报道比例与人均GDP自然对数之间的散点图和拟合线。从图形可知,拟合线比较平稳,影响系数较小,拟合度为3%。图2.8为含“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比例与人均GDP自然对数之间散点图和拟合线,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拟合度为41%,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图2.7  含“贸易”媒体报道比例(ERMedia)与人均GDP自然对数(lnGDP_RJ)相关图

图2.8  含“电子商务”媒体报道比例(ERMedia)与人均GDP自然对数(lnGDP_RJ)相关图

3. 媒体报道与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

上述相关关系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出媒体报道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不能从统计角度进行严密的证明,本部分使用计量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核心的因变量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Ind)、GDP增速(GDPRate)和人均GDP的自然对数(lnGDP_RJ)。核心自变量包括含“贸易”的媒体报道比例(TRMedia)和含“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比例(ERMedia)。参考韩永辉等(2017),赵祥和曹佳斌(2017)等人的研究,本文选择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比例(CZ)、劳动力(LaborRatio)、开放度(Open)和消费水平(Consume),具体的变量处理方式可看表2.1。

表2.1   变量选取与构建

表2.png

在以上变量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以产业结构、经济增速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2所示。当以含“贸易”的媒体报道(TRMedia)为自变量时,回归结果如列(1)-(3)所示,结果发现仅第二列的结果的是显著的,系数为1.6219,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含“贸易”的媒体报道对经济增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Ind和lnGDP_RJ前的系数均不显著,但仍然是正向的影响。同理,以含“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发现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但是对人均GDP的自然对数的影响是显著的负向。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为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的处理,经过检验,大部分数据指标是不平稳的,为此,本文对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处理过程如表2.3所示。进一步,使用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4所示,发现结果均不显著。表明媒体对贸易或者电子商务的关注,不能从统计意义上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合理的解释。

表2.2   基准回归结果:非平稳数据

表3.png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 p < 0.1, ** p < 0.05, *** p < 0.01

表2.3   平稳性处理

表4.png

表2.4   基准回归结果:平稳数据

表5.png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 p < 0.1, ** p < 0.05, *** p < 0.01

三、电子商务的媒体含义及其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一种核心贸易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时间较晚。1995年4月14日,人民日报中首次对电子商务进行了标题为《电子商务多姿多彩》的相关报道,主要介绍了条形码、信用卡、电话磁卡等电子商务工具,及其对贸易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兴起,1998年开始,人民日报的报道中逐渐提及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结合,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及金融体系如何支持电子商务应如何支持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1998-2000年,对于电子商务的报道内容中讨论的重心集中在对于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推广上。很多媒体报道结合国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说明电子商务可能为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好处,以及如何促进我国企业加快进入电子商务领域。200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组电子商务系列文章,包含国情篇、政府篇、安全篇、体质篇、探索篇、以及范例篇六个主题报道。在这段时间,尽管国家在大规模推广电子商务,但是仍然有部分内容报道对电子商务的推广提出质疑。例如:电子商务企业大量倒闭、行业处于“烧钱”阶段、短期内盈利可能性较小、以及居民普遍担心的网络支付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图 3.1  1998-2000年包含“电子商务”报道关键词

从媒体报道的角度,2001到2007年的一段时间可以被视为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逐步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贸易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001年作为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介绍外国如何发展和使用信息技术、推广电子商务,使传统产业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等,以提升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一词也有了准确的描述:“电子商务指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开展的经济活动。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电子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商务的物理基础。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利用信息化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主要目标。贸易的手段由传统的线下方式逐步转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很多人借机重新认识了网上购物方式。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有利于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马云2006年11月17日于《人民日报》发表感言,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国有 13 亿人口,发展到 3 亿人上网只用了几年时间。中国市场本身就是巨大的市场,在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公司、世界级的企业家,电子商务在中国一定会有巨大的发展,一定会出现超越美国电子商务的模式。在这段时间,《人民日报》对于电子商务的报道与传统贸易不同,传统贸易的报道中多受世界政治合作,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而电子商务的报道则更加集中于国内贸易。例如,农民通过网络销售扩宽产品渠道;医药市场通过网络招标的方式,集中招标采购等。同时报道中对于网络交易的纳税、管理、以及相关高等人才培养等问题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逐渐引起重视。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走私、网络诈骗、互联网传销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也开始出现。国家法律制度与监管暂时落后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图 3.2  2001-2007年包含“电子商务”报道关键词

2008年到2015年的一段时间可以被视为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整合重组阶段。我国2008年网民人数首次超过美国,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剧,大量新增与倒闭电子商务企业出现。《人民日报》2011年8月发表文章《警惕互联网泡沫重现》,报道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 30%的电子商务企业注册当年就会死亡,30%的企业在注册三年内死亡,只有不到四成的企业能够成活下来。”在这一阶段后期,团购网站呈现出“千团大战”的混乱局面。自国有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之后,这个阶段中小企业也纷纷尝试涉足该领域。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网络支付安全问题的逐渐完善,3G网络的普及、以及手机支付的萌芽,电子商务对GDP贡献不断增加。同时服务业占GDP比重也在不断攀升。

图 3.3  2008-2015年包含“电子商务”报道关键词

2016年至今,我国电子商务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相关的媒体报道也日益丰富起来。自2016年起,《人民日报》对电子商务报道的关键词不再侧重于互联网的发展,报道内容逐渐与传统贸易趋于一致,“创新”及“合作”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旋律。电子商务的含义也更加广泛,包括互联网+等一些新兴领域也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下一方向。《人民日报》2016年2月17日的报道称,以网购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我国的用户已超过 3亿,2014 年的网购金额超过 3 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突破 15 万亿元人民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方面可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新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可以加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加速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农业发展及精准扶贫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电子商务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我国电子商务在促进跨境贸易方面也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地区国家、拉美地区国家,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也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助力。

图 3.4  2016-2019年包含“电子商务”报道关键词

四、近年来媒体报道关于商贸的争论及担忧

  2018年上半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以中存在不公平国际贸易为借口,以中国、欧盟等经济体为目标频繁挑起贸易争端,大力鼓吹贸易保护主义,肆意掀起反经济全球化逆流。中美贸易争端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于商贸主题的媒体报道中关于“中美关系”、“关税”、“争端”、“经贸摩擦”等词汇的报道的占比不断上升,反映了我国社会中对于此类问题的担忧程度的上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与上述些词汇同时出现的,是代表良性国际经贸关系的“合作”、“开放”、“创新”等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通过多边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通过不断开放提高经济应对外在风险的能力。通过创新和改革提升中国经济的软硬实力。

中国是20世纪中期以来的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将是现有国际多边经济贸易秩序的参与者和捍卫者,必将拒绝一切贸易保护主义和以此为借口的贸易霸凌行径。在贸易领域,寻求多边合作、互惠共赢,以合作化解争端,以开放应对保护,是终将为历史所认可的正确做法。 

五、全文小结

本文采取文本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媒体的商贸报道和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可能解释。通过从经济史的视角将我国建国以来的70年根据媒体主题划分成若干个历史阶段,并结合各阶段的商贸主题分析贸易一词的含义的历史演变,本文深入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贸易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系统的统计描述和实证分析,本文为“媒体商贸报道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这一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此外,本文还专门分析了新兴的电子商务的媒体报道的变化情况和潜在的经济学含义,并探讨了近年来媒体报道围绕中美贸易争端这一主题开展的讨论和提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2017:《产业政策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经济研究》第8期。

[2] 赵祥、曹佳斌,2017:《地方政府“两手”供地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10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第7期。

引用报道

《当前民族工业的危机和出路》,《人民日报》,1946年11月25日第4版

《蒋区物价继续猛涨 米价每担八十八万》,《人民日报》,1947年10月20日第1版

《蒋党官僚武装保护下 美货日货走私猖獗》,《人民日报》,1947年11月28日第1版 

《晋西南发放农贷 号召男人开荒十亩 每个妇女织布三匹》,《人民日报》,11947年3月14日第2版 

《各地纷纷动员 计划冬季生产》,《人民日报》,1948年11月23日第1版 

《保证职工生活! 贸易公司降低粮价》,《人民日报》,1949年4月1日第2版 

《北京市一年来的稳定物价工作》,《人民日报》,1950年1月24日第4版 

《上海的物价斗争》,《人民日报》,1950年5月17日第2版 

《天津物价由落趋稳 市场情况逐渐正常》,《人民日报》,1950年5月24日第1版 

《稳定的东北的物价》,《人民日报》,1950年5月8日第2版 

《国营贸易对私营企业的扶植》,《人民日报》,1950年6月16日第5版 

《天津物价由落趋稳 市场情况逐渐正常》,《人民日报》,1950年5月24日第1版 

《稳定的东北的物价》,《人民日报》,1950年5月8日第2版 

《“卫星”齐上天,跃进再跃进》,《人民日报》,1958年10月1日第4版 

《天津物价由落趋稳 市场情况逐渐正常》,《人民日报》,1950年5月24日第1版 

《钢铁产量十五年赶过英国有充分保证》,《人民日报》,1958年2月9日第12版 

《干劲排山倒海 措施千方百计 时间分秒必争 指标超额完成》,《人民日报》,1959年3月2日第1版 

《电子商务多姿多彩》,《人民日报》,1995年4月14日第12版  

《关注中国电子商务(本期聚焦)》,《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国情篇 摸清家底再开张》,《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政府篇 做信息流的中枢》,《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安全篇 为网上交易护航》,《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体制篇 拆除藩篱拓坦途》,《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探索篇 天极要做赢利网站》,《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范例篇 打开新的通道》,《人民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11版  

《中国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感言)》,《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7日第6版   

《警惕互联网泡沫重现(科技杂谈)》,《人民日报》,2011年8月25日第23版  

《网络强国战略助推发展转型》,《人民日报》,2016年2月17日第7版  

热点推荐
  • 【智库观察】盛迎八方来客 诚待四海宾朋——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迎宾入城仪式举行

    11月16日至20日,以“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为主题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行。

    2023-11-16 15:11:30

  • 【智库观察】第七届丝博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

    11月16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主题为“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2023-11-16 13:11:30

  • 【人民日报】王昌林: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

    【智库观察】【人民日报】王昌林: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2023-11-15 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