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正当时

2020-06-03 16:26:29   来源: 安徽日报 396
“桐城小花,香气浓郁,汤色醇正,口感绵柔,回味甘甜,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近日,在黄甲镇杨头村的茶园里,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甘震正通过视频向网友们推介“桐城小花”茶叶。“桐城小花”茶是明清时期的贡品,有“品不减龙井”的美誉。作为“桐城小花”茶叶的核心产区,过去杨头村虽名声在外,却始终没有脱离贫困。究其原因,还是茶园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标准化种植及品牌化经营。

 小茶叶扛起脱贫大梁

“桐城小花,香气浓郁,汤色醇正,口感绵柔,回味甘甜,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近日,在黄甲镇杨头村的茶园里,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甘震正通过视频向网友们推介“桐城小花”茶叶。“桐城小花”茶是明清时期的贡品,有“品不减龙井”的美誉。作为“桐城小花”茶叶的核心产区,过去杨头村虽名声在外,却始终没有脱离贫困。究其原因,还是茶园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标准化种植及品牌化经营。

如今在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不仅实现了从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再到销售的全流程统一化、标准化管理运营,还开发了新品种“雾里香”。而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高,杨头“桐城小花”近年来不仅价格水涨船高,招牌也越擦越亮。截至去年,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成员达110户,茶农户均茶叶收入达2万元,带动72名贫困户顺利脱贫。

杨头村茶叶管理的先进经验也在当地被迅速推广。为进一步放大“桐城小花”原产地和核心产区的地理效益,做优做强茶叶产业。黄甲镇引导下辖各村选择优质品种,以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土壤品质,促进茶叶提质增效。并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引进先进的管理、加工技术,为茶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该镇还瞄准桐城小花茶文化传播中心的目标,不断开发“小花茶+”多种文化体系,打造特色茶缘小镇。

在一系列的扶优育强举措下,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去年,当地新发展茶叶面积就有440亩,全镇茶园面积达到2.4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27万亩,产春茶260余吨,产值1.3亿元,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就达4000元。此外,利用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良好基础,黄甲镇还形成了以桐城市最大的桐城小花茶叶基地为引领,以果品、中药材、高山蔬菜、苗木花卉等产业带为支撑的扶贫产业“1+4”新格局。

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

通过“支部+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机制,黄甲镇将党支部建在脱贫一线,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即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基地“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务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分现金”。

石窑村引进的安徽双创公司白茶基地通过流转山林地、租用山林,户均租金超过3000元,带动86人在基地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其中还有7户用贷款和土地作价入股,除每亩50元保底分红外,前期按入股额的5%每年给予分红。村集体利用道路入股,年分红2.5万元。

“我们坚持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通过村‘两委’换届和届中调整,选举村里致富能人担任村书记,真正为群众选好脱贫致富‘带头人’。目前,8个村‘两委’正职中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达到100%。”黄甲镇党委书记潘东香介绍,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该镇通过“支部+”的模式,推出“支部+农户”“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等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各村绿色产业开花结果。葛湾村、三新村发展白茶、油茶、中药材、瓜蒌子、苗木花卉等多种经济,加速推进养殖业生态化、标准化改造。石窑村利用马鞍寨林业生态园、桐城小花白茶生态观光园,汪河村利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带动,天然的牯牛背水库风景线,将生态旅游和森林资源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黄铺村、水岭村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将山区的农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黄甲镇还以党建为引领,带动群众,保护产业发展根基。该镇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积极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进一步加强对镇域内的山场、河流管理和保护。党员带头成立义务巡防队,开展义务巡山、巡河,尤其在防火期和汛期,对群众广泛宣传,对违法人员劝导、制止,持之以恒地守护黄甲绿水青山。在各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老百姓广泛参与文明创建、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普遍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生存的家园,切实保护住绿色发展的根基。

多点发力奏响振兴强音

正值初夏,艳阳高照,三新村村部门口的大棚内,菇香四溢。虽热浪来袭,大家还是采摘的热火朝天,日均产量达四百余斤。

独特的土壤、水质、气温造就了三新村香菇种植的优势,香菇种植多达90万棒,是桐城市香菇种植大村,当地还围绕香菇产业成立了香菇专业合作社。三新村香菇大棚负责人刘昌义介绍,现在该村已建成10个香菇大棚,一年能创造近30万元的经济收入,另外通过吸纳周边12名贫困户来此务工,直接缓解了山区群众“用工少、就业难”的压力。

70岁的胡祥伯是水岭村贫困户,2019年到三新村香菇大棚务工,他说,“通过在这里务工,每月工作15天就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大约能增收2.5万元,香菇大棚真是圆了我的致富梦”。

发展特色种植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黄甲镇鼓励有条件的村、农户跳出单一化茶叶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油茶、高山蔬菜、瓜蒌子等特色种植业。目前,该镇下辖各村除茶叶基地外,每个村还拥有1-2个特色产业基地,石窑村现有桐城白茶基地,种有小花白茶2000亩,马鞍寨现代林业生态基地,种有山核桃600亩、猕猴挑100亩、石榴100亩。

融合二、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该镇结合镇情实际,着力在农业产业开发、加工制造、旅游开发等方面招商引资,优化全镇经济产业结构。依托山区的地理资源,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生态观光游、乡村休闲旅游、开放式养老、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等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电商主体,壮大电商产业规模,将“互联网+”现代理念引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推进微信公众号营销,鼓励电商销售,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葛湾村新建乡村旅游接待中心是园林式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约1032.56平方米,是举办中小型宴会和小型旅游团下榻的绝佳场所,有力促进了黄甲镇乡村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形成茶叶经济与乡村旅游双引擎互补共赢的发展局面。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黄甲镇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的投入,实施道路扩边延伸,构建四级公路网,彻底打破了交通制约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完善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推动产业振兴铺好路。并通过电力改造工程,彻底解决茶叶加工时机器供电不足,电量不稳,温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大力提高了茶叶的加工品质。近三年以来,该镇新建水泥道路300余公里,实施道路扩面延伸工程29.9公里;镇内公交线路增至3条;升级改造24处农村安全饮水点;更换电力铁塔100余基,2000KW线路升级改造。目前全镇农饮水已实现全覆盖,网络通信到中心村组各户,快递物流服务、银行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到行政村。

热点推荐
  • 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培育“和美乡村+”生态产品新业态

    【产经】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培育“和美乡村+”生态产品新业态

    12月23日,“绿色共建、西部共享”——2023西部绿色生态发展论坛在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旨在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建设性作用。

    2023-12-25 14:12:00

  • 【投资促进】拉萨产业交流(北京)中心携手北京经开区乡村振兴协同中心共促发展

    2023年11月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正式审批成立该区域唯一一家从事乡村振兴的机构——乡村振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中心,并成功落户拉萨产业交流(北京)中心。

    2023-12-25 14:12:49

  • 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3乡村振兴人才论坛成功举办

    【智库观察】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3乡村振兴人才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29日,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乡村振兴人才论坛”顺利召开。

    2023-10-31 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