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12-16 15:04:23   来源: 光明日报 305
近年来,渭南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在深入抓好理论武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代课题,抓准主体、创新载体、灵活方式、聚力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全市560万人民筑梦奋斗的强大动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陕西渭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得不深刻,回到农村老家时,村民们一问起这方面的问题,我就担心说不透、讲不清。通过近两年的理论学习,现在我感觉心里踏实多了。”陕西省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干部吴超说起基层理论宣讲,颇为感慨。

在渭南市党政干部中,像吴超这样“张口作宣讲”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会在走亲访友时,把自己的学习、思考,消化、吸收到的理论营养,反哺给家乡,滋润乡亲们的心灵。”渭南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玉娥说。

近年来,渭南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在深入抓好理论武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时代课题,抓准主体、创新载体、灵活方式、聚力发展,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全市560万人民筑梦奋斗的强大动力。

理论宣讲从雾里看花到亲切可人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需要契合群众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要创新话语方式,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大家真正听得懂、感兴趣、用得着。”渭南市委书记魏剑锋说。

“我们在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同时,依托‘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数据库’开发‘党员小书包’App,把全区10000多名党员根据所在支部编入学习班级,该平台能全程记录监督每个学员的学用情况,每月对学用不足的班级和学员及时发送提醒函,督促党员学习。”华州区委书记霍文军说。

渭南日报的“渭南发布”手机客户端、渭南广播电视台“渭水之南”手机客户端,把党的创新理论“大主题”分解成“微话题”,以小范围、近距离的“微媒体”“微节目”为载体,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效传播,在与时代合拍、与网民共鸣中,广大干部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进来,汲取精神养分,感悟思想真谛。

在蒲城县紫荆街道办,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7点,“紫荆之声”广播站会准时播音,这里有《学习之声》《惠农政策》《扶贫动态》等栏目,每天早晚定时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播报政策热点、脱贫攻坚政策、环境保护、平安建设、文明村户创评等,使“党的好声音”第一时间传递进千家万户、传递到田间地头,深受群众喜爱。

针对有些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临渭区站南街道办,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村(居)民调解室等资源,每年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宣讲30余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身边的事例讲,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不断增进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在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中,一批乡贤五老也自发加入宣讲,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白水县尧禾镇满义村,76岁的村民刘高友,热爱学习,喜欢钻研,也是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发烧友”。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他激情满满,将中国梦、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编写成上千首快板书为群众进行宣讲。还编创15部秦腔、眉户、小品等剧本,36个快板剧,5首村歌,并自筹资金成立了“雁山剧社”开展惠民演出,将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舞台。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主力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决定了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基层的深度和广度。党员干部强筋壮骨,活学活用,就会起到点燃灯一盏,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今年以来,渭南市组织各种宣讲力量走进社区、农村、企业、机关,以专家学者讲理论、党员干部讲政策、先进模范讲故事、基层群众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3900多场次,受众近30万人。

同时,在渭南,记者看到这么一个现象:各乡镇依托农村主要街道、公路沿线墙体围挡、乡村宣传栏、阅报栏、文化墙、灯杆、村委会、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通过合理布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等相关内容变成“无声阵地”,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有的乡镇、社区还利用机关院内、走廊等闲置空间,精心打造“文化长廊”,用习近平经典金句制作了文化墙,既对外宣传了党的创新理论,又使干部群众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今日之渭南,党员干部勤勉奋斗,广大群众思进思干思变,城乡大地生机盎然,一片昂扬奋进之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瞬即在渭南引起学习和贯彻热潮。10月18至19日,渭南市举办了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省内外的众多专家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10月31日,渭南市举办了金融支持渭南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进一步加强银政企合作,新增200多亿元贷款促进渭南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11月13日,渭南又邀请了近百名青年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在讲话发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澄城、大荔、富平、合阳等县市区纷纷举办高质量发展论坛或推进会。

在脱贫攻坚战中,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科学发展扶贫产业,提升造血功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记者看到,在渭南市1.3万平方公里田野上,一家家村集体经济公司拔地而起,各类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日渐成熟的电商把致富的桥梁架向远方……全市上下团结奋战,富平、蒲城、合阳、澄城4个国定贫困县摘帽,全市501个贫困村退出474个,贫困人口由24.86万人减少到6.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5%降至1.8%,渭南“三农”正在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近年来,随着以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品、3D打印、无人机、生物医药产品及新型建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开花,渭南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更加优化,经济发展质效双增。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一个个拔地而起的重点项目、一批批国内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落地,转化成“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

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转化成打赢蓝天保卫战、秦岭北麓生态治理的信心和决心。通过铁腕治霾、综合治水、科学治土、重拳执法等一系列实打实措施,“美丽渭南建设”全面推进,共建共享局面形成,当前正值候鸟南返季节,渭南韩城、合阳、大荔和潼关为候鸟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栖息地,一大批珍稀鸟类在这里的湿地和河滩地越冬或栖息,黄河渭河上消失多年的捕鱼船又现河面。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中国好人”“渭南标杆”“最美家庭”里的凡人善举,转化为治安巡逻、叫醒服务、邻里守护等志愿者服务的暖心之举。“万条家训进万家”“五个融入”“六进”等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经验在渭南不断涌现。从摘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到2015年、2018年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渭南城市文明程度一次次地走向新高。

热点推荐
  • 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在西安开幕

    【智投中国】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在西安开幕

    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立足陕西在交通区位、产业、科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关注陕西在健康、绿色、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的深入工作、广泛合作,总结树立一批陕西实践、陕西探索、陕西经验,彰显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陕西智慧。

    2023-11-17 13:11:02

  • 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在第七届“丝博会”精彩展出

    【项目推荐】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在第七届“丝博会”精彩展出

    在第七届丝博会上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陕西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展在国际交流展区展出。

    2023-11-17 12:11:16

  • 【智库观察】盛迎八方来客 诚待四海宾朋——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迎宾入城仪式举行

    11月16日至20日,以“经贸拓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为主题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行。

    2023-11-16 15:11:30